点击新医改的4处死穴

2009-05-08 10:46:43    来源:  作者:
    有专家对媒体表示,近些年某些“老”传染病感染人群增多,如麻疹、手足口病,跟公共卫生领域人员经费不足有相关性。

  事实上,“非典”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疾控体系建设,加大了对其硬件设备的经费投入,基本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疾病防控体系。但是,各级疾控机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仍然十分匮乏,严重限制了硬件投入所应发挥的效应,各级疾控机构均需投入1/4和1/3的人力物力去搞创收,才能填补上述两项自筹经费缺口。

  即便是国家疾控中心也存在这个问题。截至去年年底,拥有近2000名职工的中国CDC的人员经费赤字已达9900多万元。去年,全国疾控中心的工作经费为15亿元,但人员经费只有5000万元,平均下来一人一年仅有18000多元。

  关坎三,“医、药”真的分家了吗?

  新医改方案提出,将通过实行药品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等多种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

  设立药事服务费可以理解,毕竟以往医疗技术服务的价值没有得到很好体现,但实行药品差别加价意在何为?

  所谓药品差别加价,是指医院在销售药品的过程中,根据药品购进价格的高低,按照有差别的加价率加价销售,进价低的药品允许加价率高一些,进价高的药品加价率则要从低。如果允许医院对药品进行差别加价,那取消药品加成制度有何意义?如果允许药品差别加价的存在,医院可以从药品加价中得利,很可能为“以药补医”的继续存在埋下隐患。因为一旦医院可以从药品销售中获益,则药品回扣、大处方、药价虚高等老问题必然会重演,患者的负担必然会加重,进而成为可能拖累整个医改的“小尾巴”。

  关坎四,医生“游走”能缓解看病难吗?

  新医改方案提出“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这无疑是对医生的一次解放,值得肯定。但如果简单认为,一些大城市的专家可能到外地或者一些不知名的医院兼职,如此,老百姓可以不到大医院就能享受专家的服务,从而成为解决“看病难”的有力武器,就值得商榷了。

  对医生的多点行医如果没有必要的规范,就必然会导致少数的优秀“资源”在“市场”的作用下,价格水涨船高,优质的医疗服务也可能会和富裕阶层走得更近。普通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则可能更加明显。因此,医生作为医疗体系中的一部分,在其可以走向强势的时候,还应该有配套的规范措施,如果得不到应有的限制,结果很可能走向预期的反面。

  综上所述,像中国这样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有关医疗卫生体制的任何改革都会很不轻松。而要逐步破解如此复杂的多系统难题,必须在总体思路和先后步骤上科学规划、精心实施,并不断在实践过程中完善细节,才能让新医改落到实处,成为真正造福百姓的善政良策。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