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效果这么明显,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胡盛寿还是说,高值医用耗材价位虚高背后隐藏着很多问题,在治本措施一时还没法实行的情况下,医院只有加强内部管理,尽其所能解决问题。
阜外医院规范耗材购进和使用
阜外医院医用高值耗材收入占了医疗总收入的45%~50%,相比之下,药品收入就算不得什么了。医疗圈一提医用高值耗材价格“挤水”问题,首先联想到的肯定是“耗材老大”阜外医院。
2002年,阜外医院着手规范高值医用耗材的管理,一方面利用多种形式,加强法制和职业道德教育,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一方面推出一系列治理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的措施:
——规范采购流程,变以往医生与厂家之间的灰色交易,为医院与厂商之间的公开交易。该院在每个专业领域成立专家委员会。专家们根据产品质量和技术需要,集体论证,在所有器械厂家中挑选3~4家的同类产品备选,由专家委员会决定各个厂家的份额。这个份额一经决定,一年不变。
——严管流通环节。对物流系统进行改造,对器材处进行大改组,严格库房管理制度,要求器材出入库认真核对记录,做到账账核实。使原来只充当“器材仓库”的器材处,真正发挥管理职能。
——院内二次筛选和谈判。对有参加政府规定的统一招标采购试点的耗材,严格执行统一招标价。对还没有列入统一招标的器材,通过院内二次筛选和谈判的方式,要求器械厂家必须以比全市最低价还要低20%左右的价格卖给医院。一些价格虚高得离谱的产品,如大血管的支架及过滤伞原来需要12万元,该院成功压价到9万多元,为病人节省了大笔费用。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价格较低的产品。
——规范耗材使用。通过内部控制,合理降低高值耗材使用量。
耗材价格“虚高症”该怎么治
阜外医院的领导班子承认,这些做法肯定得罪了一批既得利益者,但换来的却是医、教、研工作的全面发展。可某知情卫生行政官员说,单纯采用招标或集中采购的方式无法降低耗材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