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药价和“降价死”的成因分析

2012-10-24 10:47:37    来源:  作者:

  业内解析

  天价药进口药 贵在研发

  与往年相比,今年(2012年)降价药品最大的特点是进口药占大多数,产品涉及一大批知名跨国药企,诺华公司、罗氏公司、先灵葆雅、辉瑞公司、百施美时贵宝、赛诺菲、拜耳医药、礼来公司、葛兰素史克等均榜上有名。这些跨国药企生产的相当一部分都是抗癌类药物,令人咂舌的价格不时地出现在降价目录中。

  本次公布的《单独定价药品最高零售限价》目录共有135项,其中单价过千的共有32项,绝大部分属跨国药企产品。先灵葆雅公司生产的替莫唑胺胶囊,最高零售限价为每盒4388元,赛诺菲公司生产的多西他赛注射液,最高零售限价为每瓶6116元,大鹏药品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替吉奥胶囊,最高零售限价则高达每瓶10339元。目录中部分药品明年还会再进行一次降价,比如百施美时贵宝公司生产的紫杉醇注射剂本次公布的最高零售限价为每瓶1268元,到2013年10月8日,这款药品的价格再降至1008元。

  如此高昂的价格,是否说明这些进口药还存在着更大的降价空间?对此,资深业内人士刘先生的说法是,“有些进口药贵,是因为其成本中包含着高昂的研发经费。”据刘先生介绍,这些大型跨国药企都具备新药研发能力,每款新药的研发经费约为15至20亿美元,而一款药品的生命周期只有二十年左右,世界上最好的药品,每年的销售额也不过几十亿美元,但肿瘤药物绝达不到这个数字,因为肿瘤患者毕竟有限。

  价格构成

  药品销售环节 层层加价

  与天价药相比,一些药品显得很“便宜”,但殊不知售价十几元的药品,也许成本只有几元钱。而从出厂到卖给患者,一盒药要辗转四个渠道,层层加价。“一种药生产出来后,要先被送往医药公司,医药公司负责药品的投标、采购和配送,通过投标,药品被医院采购,再加价15%卖给患者。比如某款药的成本价是3元钱,给医药公司的供货价就有可能是13元,那10元的加价用于药厂日常运营与维护的开支。医药公司会带着这款药去参加医院的招标,竞标价格会涨到15元,这个价格也就是医院采购价,而最终患者买到这款药时,价格已经成了17.25元,价格已是成本价的近6倍。”业内人士刘先生告诉记者。

  另一位从事医药行业工作的杨先生告诉记者,如今药品加价还出现了新形式,比如,一些药厂直接将一款成本8元的药品定价50元,利用自己的营销团队运作市场,提成给药店、医生、医药代表等药品推广的重要力量,而实际上药厂最终可以获取的利润可能只有2元。“只有经过运作,药品才能卖得好,这是业内屡试不爽的规则。所以有可能一盒卖价40元的高频率运作药品与定价10元的低频率运作药品相比,疗效其实是一样的。”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