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培等药企表示过分降低原研药价格并不能治本

2011-03-12 18:01:21    来源:  作者:

  原研药与仿制药价格差距过大一直是医药产业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同样的药品,两者之间的差距有时能达到几倍甚至十几倍。对此,在由中国药学会医药政策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医药体制改革——机遇与挑战”国际高峰论坛上,刘振秋说,今后将改变单独定价政策以逐步缩小原研药与仿制药的价格差距,新上市的原研药也要与仿制药品价格大体衔接;已上市的仿制药品,只要符合国家政策的,或有关监管部门或权威机构证明具有明显优势的,可与统一价格适当区别。

  刘振秋说,药品价格改革将适当降低流通环节加价总体水平,对流通环节实际加价率进行控制。医疗机构药品目前实行的加价15%销售的比例将逐步降低,探索试行差别加价政策。推行公立医院试点改革的地区,将探索取消药品加成,研究设立药事服务费制度。刘振秋说,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要执行统一的指导价,并及时进行动态调整。

  医改“新动作”治标难治本 外药被取消定价权

  3月7日,发改委网站公布了药品降价通知:自3月28日起将进一步降低药品价格。与以前多次降价不同的是,这次主要针对外资企业,而且首次取消了20个药品的单独定价权,其中19个即为外资药品。

  消息公布后,引起了外资制药企业人士的反弹,也再次使“原研药(是指化合物专利过期(包括行政保护期结束)的专利药品和同类药品,主要集中在国外独资、中外合资的制药企业中)”、“单独定价权”等中国医疗行业的特有概念受到热议。一些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的医改最终关键在于医疗服务制度改革,一句话,医改成败在于改革体制,仅仅一力催动药品降价,医改前景仍是悬而未决。

  外资制药企业遭遇冲击

  这并非是针对外资药品的第一次降价。去年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宣布降低头孢曲松等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涉及抗生素、心脑血管等十七大类,调整后的价格比之前平均降低19%。降价的矛头主要针对外资企业。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拥有37家能独立研发药品的跨国企业,包括多家世界500强制药企业。该委员会媒体部门总监左玉增表示,当时降价涉及该协会下属各外资企业的药品70多个,占各企业所拥有原研药品总数的1/3,波及面相当广。

  而这次的调整似乎来势更为猛烈。3月7日,发改委发文降低部分主要用于治疗感染和心血管疾病的抗生素和循环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价格,共涉及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规格。调整后的价格比现行规定价格平均降低21%,预计每年可减轻群众负担近100亿元。发改委首次取消了20个药品的单独定价权,其中包括19个外资药品。

  “我们理解政府部门降低药价、减轻居民生活负担的举措。”对此,左玉增表示认同,但是他认为过多地对药品降价可能会改变企业的发展方向,降低企业的创新能力并导致药品质量下降,“国内创新药品始终赶不上国际水平恐怕也是由于药价太低造成的”。

  一位外资制药企业负责人也表示了同感。他以2010年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新药为例:“2010年美国批准的新药也就21种,2009年是26种,新药的趋势是逐年减少。”他认为如果不对研发表示支持,就没有人去研究新药了。

  雅培(中国)国际部商务经理陆宝成表示,如果过分地降低某种药品的零售价格,会导致药品中间商以及医师会放弃使用这类药品,而选择价格较高、水分较大的替代药品,这样并不能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中国药企的生产质量和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这是客观情况,也就决定了价格差异。”左玉增举例,虽然国内有5000家制药企业,但是生产的药品没有一种能获FDA批准进入美国市场,能进入欧洲、日本两大市场的也极少,原因都在于生产质量通不过审核。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