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分家救活蔡甸区血防医院

2010-04-28 22:31:33    来源:  作者:

  从门可罗雀到一床难求 医药分家救活“倒闭”医院

  100张病床一度出现90张闲置,到如今一床难求。昨日,蔡甸区血防医院院长张友军称,该院经历冰火两重天,只是因为给医院做了“医药分家”的手术。

  蔡甸区血防医院原属我省重点血防医院之一,拥有100张病床,149名医务人员。据了解,2006年,该院毛收入为178万元,共中一大半来自药品收入;医务人员人均月收入不足1000元,医院濒临倒闭。

  2007年,该院给自己动了一次“手术”:将药房给武汉福康大药房零售连锁公司托管,要求药价在武汉地区中标药品价的基础上,再下调10%。同时,还规定医生的单个处方,不得超出80元,若无正当理由超限,将被列入不良考评记录中。

  医药分家手术一刀下去:药价降了,前来看病就医者源源不断,原本单靠药物养活的医院,收入不降反升,医药分家3年来,医院每年以350%速度增长。职工人均收入增长3倍。

  医药不分家才是悲剧

  全国政协委员、青州尧王制药总经理宗立成认为,医药分家是悲剧,因为“医药分家之后,等于给药品流通增加了中间环节,企业回笼资金更没保障,这不利于医药产业发展。”(3月4日《扬子晚报》)

  其实,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公立医院以前要靠“药品加成”“自谋生路”,由此铸就了滋生大处方、高价药等弊端的“以药养医”模式,患者饱受高药价之苦,“看病贵”成为民生之累。而眼下的医改,最先“动刀”之处也就是“医药分家”,实行药品“零差率”和药价“三控”,解决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弊端。“医药分家”之后,患者起码可以减少之前医院15%的药品加成负担,对于患者而言,这是减负之举,何悲之有?

  宗立成委员也说到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据报道,目前一种药品从出厂到消费者手中,中间要经过很多环节:生产企业——总经销的大型医药公司——各大片区或者省级代理——地市级代理——医院(药房)——消费者。每个环节都会“雁过拔毛”,层层加价。正如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糖尿病治疗中心院长冯世良所说,“最终药品在医院或药房的售价,是出厂价几倍或十几倍的,太正常不过了。”

  在导致“看病贵”的因素中,由于中间环节的层层加价(包括医院的15%的药品加成)造成的“药价虚高”是关键一环。因此,减少中间环节已迫在眉睫,而目前的医改举措,恰恰是在减少中间环节。比如基本药物制度,新医改方案就要求对基本药物实行统一招标、统一价格、统一配送“三统一”,旨在压缩药品生产厂家和医院之间层层中间环节的生存空间,避免其中的高额利润拉高药价。

  比如早在2006年,宁夏就开始推行了药品“三统一”,后来成为了新医改方案基本药物制度设计的借鉴案例,被称为“宁夏模式”。就在宁夏推行药品“三统一”、一级基本药物目录出台的当年,药价的降价幅度就达48%,效果非常明显。可见,基本药物制度等医改举措如果成功,只会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药价。

  退一步讲,即便确如宗立成委员所言,医药分家会增加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让企业回笼资金更没保障,不利于医药产业发展。但举凡改革,一举一动均涉及利益调整,而医改公益性方向的回归也就意味着,这是一场倾斜于大众利益的改革。期间,医药产业的调整乃至震荡几乎不可避免。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