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医改八剂猛药降低公立医院医疗费用

2010-12-23 17:32:08    来源:  作者:

  八剂“猛药”降低医院医疗费用 纳入公立医院考核指标

  记者从兰州市卫生局了解到,年初,兰州市确定将降低医疗费用纳入公立医院考核指标。 2010年,兰州市市属医院平均住院费比2009年降低5%。同时,兰州市县、乡级医疗机构的住院人均费用略有下降,2009年县、乡医疗机构人均住院费分别是2541.16元和770.67元,2010年分别是2412元和766元,分别下降5%和0.5%。在源头上控制了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切实改善了群众特别是农民“看病贵”的状况。

    八大举措降低公立医院医疗费用

    2010年,兰州市市属医院平均住院费比2009年降低5%,这有赖于兰州市采取的八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一是以临床路径为切入点,推行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市一院在23个科室实行了112个病种、市二院在13个科室实行了24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在住院天数、检查、治疗、用药标准方面作了相应的规范,有效地规范了医生的诊疗行为,控制了住院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二是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制度。建立并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推荐优先使用基本药物,降低虚高药价,减轻群众用药负担。市属7家医院均通过网上统一采购,由配送企业统一配送。

    三是规范处方管理,促进合理用药。

    四是建立并实施了医疗机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制度。

    五是积极使用通用门诊病历和网上预约挂号平台。建立了畅通高效的急诊“绿色通道”。全年网上挂号人数达3000人。

    六是积极落实济困病床和医疗救助制度。全市济困病床共为225名患者减免费用35.85万元。

    七是深入推进院务公开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公示栏、电子屏等)公开医疗信息,完善医疗费用查询系统、向患者提供门诊费用日清单和住院费用日清单。

    八是大力开展排队分析制度。在市属医院实行“八个排队”制度,即:医疗机构中医药收入占总收入比例、门诊输液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比例、平均住院费用、平均门诊费用、平均单病种(单次检查)费用、平均住院自费比例、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患者满意率排队。建立排队结果分析评估制度,定期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评议并排名通报,杜绝医疗机构过度治疗、过度用药行为。将统计评估结果作为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考核及不良业绩记录的重要依据。经过排队评议制度的落实,兰州市医疗费用快速上涨的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相关新闻:兰州医改特色中医药项目:中医进社区 缓解看病贵

  医改正式启动以来,如何有效降低患者的就医成本,缩短住院天数,成了我市医疗卫生部门的重点工作。记者近日从卫生部门获悉,我市启动的医改特色中医药项目进展顺利,患者用中药治病的比例提高,而且医保中中医药报销比例也相应有所提高,患者的住院费用大大下降。按照计划,我市年内8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将先后提供中医药服务。

    中成药报销比例高于西医

    据兰州市卫生局公布的《兰州市中医药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我市近年来中医药事业发展平稳。2009年,兰州市各级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承担了22%的门诊服务量、10.5%的住院服务量,中医药及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9%。中医药在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作用及地位明显得到提升。调查显示,100%的市属医疗机构、县区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77%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的民营中医院被纳入城镇职工、居民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其中中成药、中药饮片及中医服务的报销比例均在70%左右,明显高于西医报销比例。但是,截至2009年底,卫生资源配备不均衡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中医药发展专项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同时,中医诊疗方法,尤其是部分传统的特色疗法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专科建设严重滞后。

    80%社区必须提供中医药服务

    新医改政策正式实施后,我市按照国家和省上有关规定,提出了四大优惠政策:一是在城镇医保中对中医医院起付线降低一个档次,报销比例提高10%,在新农合中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要在原来提高10%、起付线降低20%的基础上,报销比例再提高10%、起付线再降低10%;二是在医疗机构补偿中,各级财政要提高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床位补助标准,其中省级达到同级综合医院床位补助的1.5倍(每床每年2.1万元);三是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时,鼓励基层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服务,对中医药工作成绩突出的予以补偿倾斜;四是调剂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的院内中药制剂在全市范围内使用,适时调整中医药诊疗服务价格。

    按照计划,未设立中医科、中药房的乡镇卫生院,年内要全部设立,辖区内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开设中医专科、专病门诊;未设立中医科、中药房和今后新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成立中医科,设置中药房,并实行验收一票否决制;年内辖区内8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中医药服务;保证80%以上的村卫生室有1名中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能够运用中医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参与预防保健。

    农民看小病不出村

    卫生部门调查显示,推广中医药进基层和医改特色中医药项目后,有效缓解了农民群众看病贵的问题。有1/3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开展了使用地产中药材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常见病,由新农合出台政策全额报销工作。群众反映,以县为单位、由名中医开出的10个处方针对病种准确,部分处方疗效十分肯定,让他们身处偏远乡村,花钱少,跑路少,却得到了城市名中医的优质服务。一年人均30元的门诊统筹费用,用它治小病连一次输液的费用都不够,还有副作用,去城里看小病更是不划算。但一家人用门诊统筹的钱,在村卫生所吃中药治病,疗效好自己又不掏钱,这是最划算的事。可以说,在乡村使用地产中药材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常见病,新农合出台政策全额报销使小病不出村,这是用最少的费用解决群众健康问题的最有效形式。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