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却再次陷入公益性和盈利性的困境中

2012-06-08 10:42:47    来源:  作者:

  屡屡回避难点 以药养医仍无解

  3月,国务院出台的“十二五”医改规划明确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此后,15%的药价加成既成历史。但是,以药养医数十年,中国医药(600056,股吧)市场业已形成了怎样的利益格局?在这种利益格局中,哪一环才是医药改革必须要抓的牛鼻子?为弄清这些问题,《中国新闻周刊》试图从一家医院、几位医药代表入手,管窥数十年来以药养医背后的种种梦想与现实。

  躇之中,中国医改已经走过了30年历程,围绕盈利性与公益性对弈,医患关系,看病难,看病贵,药价虚高诸多问题上,医疗体系始终争议不断,其中争论最多的莫过于“以药养医”。

  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始,国家对医院进行全额预算,到2007年国家对医院的补贴从全额下降到了医院全年收入的7%。另一边,医药改革不断地推进,但在逐利的天性下,政府与医院,医院与医生,药品代理商与医院之间等多方关系,都在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这种变化造就了今日种种特殊的“现象”。

  今年3月,国务院出台的“十二五”医改规划明确,取消药品加成政策之后,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几年内,15%的药价加成将成为历史。

  在新旧转折之际,《中国新闻周刊》试图从一家医院、几位医药代表入手,管窥数十年来围绕在以药养医背后的种种梦想与现实。

  公立医院:公益与盈利的角斗

  中国的医疗改革一方面将公立医院推向市场,一方面用政策减少医院的医药收入,尽管受惠于民,但公立医院却再次陷入公益性和盈利性的困境中

  特约撰稿/黎广(发自长沙)

  5月28日,当月的最后一个周一,在长沙人民路上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以下简称“湘雅二院”),创下了单日门诊的纪录——1.1万人次。

  领导如此规模的医院并不轻松,医院党委书记周智广已在这家卫生部直属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工作了29年。在他面前,一年数百万的患者来来往往,在他背后,投资5亿的新外科楼正在施工。

  作为直属医院,上级对他们加盖新楼的补助只有2000万,剩下的都需要医院解决。一边是国家政策,一边是熙熙攘攘的患者。一边在取消以药养医,一边在市场里摸爬滚打……

  周智广有些不知所措。

  “曾经我们从不谈钱”

  “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并检柬一切堕落和害人行为,我不得将危害药品给予他人,并不作该项之指导,虽有人请求亦必不与之。”这是《希波克拉底誓言》,也一度是医者入行的誓言。

  但现在从医,已经不用宣誓。不过周智广还记得,这是医学界的经典,这一经典,早于新中国医疗发展2000余年。

  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后,中国城镇的私立诊所、社会和教会医院几乎绝迹,卫生成了战线,医务人员全都成了“白衣战士”。

  这样的说法影响了周智广和医院党委副书记杨一峰,1983年前后,两人陆续从湖南医学院研究生毕业,进入临床,当时做医生是崇高的职业,不像现在充满争议。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