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真的能把药价降下来吗?

2010-02-23 09:57:26    来源:  作者:

  近乎每一年,国家发改委(计委)都要管一管药品市场中的高价现象。但是,如此之多的“降价通知”,除了能反映出相关部门貌似尽职尽责的“乐此不疲”外,还反衬出了单纯降价行为的“西西弗斯命运”——但凡是被降价的药品,在市场上都很快会遇到“买不到”的现象,人们习惯上称之为“降价死”。 降价―消失―出现新药品―再降价―再消失,这好像是一个永不停歇的循环运动。

  药物“降价死”为何成为“多发病”

  据《绵阳日报》1月18日报道,居民廖英去城区连续找了5家药店,购买一种降价后售价为3.2元的银黄片,营业员都告知“没有货了”,只有14元以上的银黄颗粒和胶囊。无独有偶,居民王晓兵连续找了7家药店也未能买到降价的牛黄上清胶囊,最后有幸在一家小药店买到,但以往售价19元一盒,如今涨到了31元。据笔者对20余家大药房的暗访,发现常用的降价药品80%都“失踪了”,让百姓尝到了“降价死”的苦涩滋味。

  降价药物“玩失踪”,已是“多发病”、“老毛病”了。业内人士坦言:1997年至今,国家对药物曾先后降价、限价24次之多,累计降价300余亿元。可是,老百姓却有没得到多大实惠的感觉。究其病根在于一些生产商、经销商受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一些降价药物不是药店退回厂家,就是厂家主动撤货。厂家不愿意生产、商家不愿销售,共同的惯用手法就是停止供应,玩起降价药物突然“失踪”的对策。可是,要不了多久,一些降价药物换汤不换药、添加辅料,变动一些成分,改头换面,取个时尚名字、美化包装、重新定价,摇身一变成了“新药”,再高价复出。或者把一些成分相同的药物由片剂、针剂变脸为颗粒、干粉或输液药物,重上柜台,价格增加十几倍,使得药物降价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变脸”涨价的速度。

  如今国家实施基本药物降价制度,搭好了降价的梯子。但降价药物到底给百姓带来多少实惠,还不能高兴早了,必须有具体的实施措施,才能落实。故百姓不得不问:降价真的能把药价降下来吗?如果药店、医院借故不执行怎么办?这些疑虑不是空穴来风,而是鉴于有关监控机制缺失,监管措施和监管力度不到位,留下了宽松的空子,致使一些降价药物出现 “降价死”,这已经成了一种固定模式。

  治理降价药物“降价死”,考问着有关监管职能部门的组织力、协调力、执行力。既然国家出台了降价的基本药物制度,职能部门就应履行职责,加强监管,制定防止商家对降价药物“玩失踪”的对策,治理基本药物“降价死”,督察药店对国家降价的基本药物的正常供应。对于有意玩弄降价药物 “失踪”、“踩红线”的商家,也应有一个硬性的制约规矩,健全管理制度;违者,限期整改,直至关门歇业也大有必要。而作为药品经销商来说,也应有责任意识、声誉意识,珍惜自身的社会形象。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