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全民医保保健药物浪费惊人

2010-01-04 11:16:09    来源:  作者:

  “不拿白不拿”心态导致台湾保健用药浪费惊人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保健亏损严重,用药浪费是造成“药品黑洞”原因之一,彰化县去年回收的药品就有2吨,折算健保药价超过2亿元新台币。台医界指出,看病期间“不开白不开、不拿白不拿”心态不改,即使调涨健保费也难补“黑洞”。台湾用药浪费,从台当局“卫生署”半年前在全台设立13家“正确用药资源中心”,每月回收的药量就可了解浪费的惊人程度。

  台湾中区资源中心主任谢右文说,部分药品标示不明无法精算金额,但初估超过新台币50万元。高雄长庚每月回收量多达20余公斤,“保守”换算健保药价近新台币百万元;高雄县药师公会理事长黄仲惠说,“这只是‘单点’回收,若做到‘面’的回收,一定更惊人”。

  彰化县3年前开始试办回收,回收点由单一医院,扩大到53家医疗院所、78家药局及各卫生所,是台湾唯一已建构回收网的县市,前年回收量为1.6吨,去年2吨,折算健保药价超过2亿。“彰化不是特例,只是台湾各县市用药浪费的一个缩影”,台当局“卫生局”药政人员表示,回收量和回收点的增加成正比,“如果继续扩点,应不只2吨”,还不包括过期的药膏、药水。

  高雄县“药事服务质量推动委员会”召集人长庚药剂科主任李炳钰说,如此庞大的回收药品,在保健资源如此拮据下,不仅是严重浪费,而且药品后端处理成本高。谢右文、李炳钰都建议保健资料透明化,让医师能查看病人最近一个月用药纪录以减少浪费。

  链接:韩国与台湾地区的全民医保

  工业化和城市化、老龄化,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增加了疾病可能带来的经济负担,保障国民的基本医疗需求,成为现代国家的主要社会政策之一。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韩国和台湾地区在20多年的快速经济增长之后,在民主化过程中相继实现了全民医保。韩国与台湾地区是战后短时间内成功实现从殖民地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转型的少数发展中国家/地区,它们的现代化经验与欧美、日本明显不同。

  一.实现全民医保以前,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医疗保险体系的特点
全民医保以前(1950~1970年代),台湾有 “劳工保险”,韩国有“职场医保”,是以公务员、大型企业职工为主要对象的医疗保险。以民间企业的劳动者为例,台湾地区有1950年开始实施的劳工保险,韩国有1977年开始实施的职场(单位)医疗保险。两者均以核心产业的劳动者为主要保护对象。

  (1)台湾地区的劳工保险是在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后第2年(1950年)开始实施的。起初的支付项目是现金给付,到1956年才实行医疗给付,而且只限于特定医疗机构的住院治疗,一般民众很少有机会享受医疗保障。采取综合保险方式,不像韩国采用单项保险方式(如医疗、养老、工伤等)。早在抗战时期(1943年),国民党政府就曾在四川的公营盐田试行过劳动者保险,并在1945年的“四大社会政策纲领”中明确规定战后要实行社会保险,并于1947年制定了“社会保险条例”。可以说,台湾劳工保险的制度设计和准备工作是在大陆时期完成的。战后初期日系企业大量被政府接管,形成公营企业垄断台湾经济命脉的局面,提高了劳工保险的必要性。1950年开始,蒋介石对国民党进行了改造,使之转变为能有效指导政府和军队的“准列宁式”政党。还通过组织工会、农会、救国团实现了对台湾社会的渗透与控制。劳工保险成为劳工政策的重要一环,随着1958年的“劳工保险条例”,从地方级制度(台湾省)上升到“中央级”的制度。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