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灵医药医药资讯
虚假信息举报:点此处对话

海闻:医改如何破局

2008-06-27 11:49:08    来源:  作者:
让医生“私立” 彻底解放医生的“生产力”

  《中国经营报》:医改应该把握怎样的基本原则稳健推进?现在学界、政界对此意见不一,观点各异。比如,对于医疗市场化的所谓“美国模式”,来自学界的批评声音就不少。你的观点是什么?

  海闻:有人批评美国的医疗模式如何不好,主要依据是美国的医疗费用占GDP比重比较高(13%)。但光看这个数字并不说明问题,还应看他们的医疗效率,包括疑难病症的治愈率,人民的健康状况,看病等待的时间,病人满意度等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基本生活的支出比重下降,有更多的钱用于医疗保健,延长生命,这没有什么不正常。毕竟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所以,我们不能光看费用,还要看效果。一个花了钱能救活你的医疗制度和另一个虽然便宜但救不了你命的医疗制度,你能说哪一个更好吗?

  对美国医疗模式批评的第二个依据是还有4000万人(约占人口的15%)没有医疗保险。仔细看一下数据的话,其中有52%是18岁到34岁的青壮年,属于身体较为健康强壮的阶段,得病的概率较低。更重要的,没有保险并不意味着这些人都看不起病。美国有许多公立医院,完全靠政府补贴。虽然服务差点,但看病很便宜。早年我当学生时也去美国的公立医院看过病,只花了5美元。美国政府在“市场主导”的情况下,仍然为穷人们提供了基本的医疗服务。

  我在美国呆了很多年,对那里的医疗情况比较了解。美国模式并不像批评者说得那么糟糕。老布什根本不是因为医疗模式下的台,克林顿的医改也没有成功。讨论一国的医疗模式,不仅要看它的成本,还要看它的效益。中国究竟采用何种模式,还要看中国现阶段的具体条件。我们也曾经试过“全民所有制”的“苏联模式”,也没有很好解决问题。别忘了,当初开始医疗改革的原因是什么,不是不公平,而是缺医少药且财政负担过重。

  《中国经营报》:你还是比较倾向于市场主导的医改?

  海闻:中国的医疗服务不是简单“市场主导”还是“政府主导”。说实在的,中国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一方面,市场机制还不完善造成医疗行业不够发达;另一方面,政府没有很好地履行职责,市场失灵部分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准确地说,在公共卫生和解决穷人看病贵的方面,应该是政府主导,但其他方面应是市场主导,政府监督。老百姓意见比较大的看病贵问题,通过发展医疗保险和改革医院经营机制来解决。

  现在老百姓抱怨的不光是看病贵,还有看病难。好医院不多,好医生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医疗资源还远远不够。解决这一问题,光靠政府是不行的,就要依靠市场发挥作用。要允许医学院多招学生,要鼓励社会资源(包括中外慈善机构和保险公司)多办医院,还要充分发掘现有医疗资源的潜力。

  在讨论医改的过程中,有一个始终没有被重视的问题是,如何发挥医生在提供医疗服务方面的作用。医改破“局”,还必须“解放”医生。所谓“解放”医生,就是要充分发挥医生的积极性,彻底解放他们的生产力。

  看病贵、看病难的原因之一是医疗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地配置与利用。目前,中国的绝大多数优秀医生都在公立医院里,上班领工资,像公务员一样。其实这并不一定是资源的有效利用。我觉得医生不一定都要放到大医院,只要有病人,医生应该朝着有病人的地方去。哪个地方缺少医疗服务,独立行医的医生就可以去开一个诊所。医生的私人诊所可以和医院协调发展,共享资源。在美国,一些医院的周围总会有很多的个体诊所,诊所跟医院都有合作协议。医生负责诊治,病人需要做检查或动手术就到医院去。当然,“解放”医生的同时,需要加强对行业的监督管理。

  降价,不能彻底解决医改困局

  《中国经营报》:2007年上半年,在一次“学术讲演”上,你表态,在医改领域,政府要尊重市场,不能通过行政手段干预药价,永远不要以为自己比市场更聪明。这个带有“市场主导派”意味的鲜明观点随即遭遇公众的激烈反驳。当时有一篇文章很不客气地批评,“作为有一定话语权的北大副校长即使不肯为百姓的利益奔走呼号,恐怕也不应该说那些伤害老百姓的话”。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