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医疗吸金黑幕 采购窘境:失衡的地位

2013-09-07 12:46:40    来源:  作者:

  采购窘境:失衡的地位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于医疗器械定价过高、使用量过多的问题开始着力打击。比如,由国家发改委牵头,逐步对医疗器械价格开始了流通领域的摸底。但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此类动作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一方面,由于该类产品种类繁多,名目庞杂,国家摸底得到的数据无法直接用于价格限制。早在2006年,发改委就加强植(介)入类医疗器械价格监测和管理规则征求意见,称大量医疗器械在流通环节层层加价,价格严重虚高,并制定了相关加价策略,但此后并未下发正式稿。

  此外,由于国内企业的技术能力还未达到国际主流,部分高值耗材如植入心脏起搏器等,目前几乎没有国内企业能够生产。面对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和专利控制,医院采购时几乎没有选择权和议价权。在部分省市的招标中,医院和招标部门就出现过价格谈判“一分钱未降”的窘境。

  因此,当不少患者惊诧于这类产品价格水分如此之大时,却在面对手术选择时无可奈何地接受。“这类性命攸关的大手术,患者在知情权和权威性上都远逊于医生。或许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医疗方才一再肆无忌惮地向患者展开过度医疗。”王先生坦言。

【内容导航】
第1页:尽量多让病人进行各种检查 第2页:过度检查经济账
第3页:创收利器:大处方乱象 第4页:蒙在鼓里的病患们
第5页:过度医疗背后的“苦衷” 第6页:静脉点滴大国之殇:高利润与高风险
第7页:打点滴背后的利益链 第8页:“危险的”医疗输液
第9页:高值耗材的滥用冲动 第10页:价格虚高与利益链条
第11页:采购窘境:失衡的地位 第12页:定价博弈
第13页:规则反成无形枷锁 第14页:绩效导向:医院“嫌贫爱富”
第15页:整治与掣肘:无效的制度设计 第16页:打击过度医疗:持久战
第17页:新问题浮现:悄然增加的费用 第18页:盲目检查特写:皮肤科那些事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