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靠权力管药价,显然是工具错误

2011-11-29 11:50:03    来源:  作者:

  权力与善心管不住药价

  价格问题不是政治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单靠权力无法将其彻底解决,在权力能充分覆盖的地方,情况会好一些,而权力覆盖相对弱的地方,必然留下死角。只靠权力管药价,显然是工具错误。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过去20年间,价格部门动用大量资源管控药价。自1998年至今,发改委已出台28份下调药价文件,但药价虚高现象仍然存在,出厂价0.6元的药品到患者手中高出了2000%。目前,相关部门正研究新的解决方案。

  严控药价,让贫者病有所治,政府确实付出了很大努力,可20年过去了,为什么依然问题多多呢?

  原因很简单,价格问题不是政治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单靠权力无法将其彻底解决,在权力能充分覆盖的地方,情况会好一些,而权力覆盖相对弱的地方,必然留下死角。既然在任何一个现代国家,权力都不应是全能的,那么,只靠权力管药价,显然是工具错误。

  价格是市场的晴雨表,正是有了价格杠杆,生产者、消费者才能有机地串联成一体。当你口渴时,一瓶汽水恰好就在最近的小卖店里等着你,这不是靠行政命令、经营者善心来实现的,而是市场的力量。

  扭曲价格体系,必然造成市场扭曲,从而给生产者、消费者带来误判。便宜而有效的药,因利润微薄,生产者不肯生产,那么,消费者又从哪里去获得呢?即使政府强制生产,谁来保证质量?生产者还会为此创新吗?由此可见,越是关系消费者的利益,就越不能违背市场规律,动不动伸出“看得见的手”,很可能两败俱伤。

  左右了价格体系,就要承担责任,生产者埋怨失去了利润空间,消费者埋怨找不到便宜的好药,本想营造公平,却让两方面都产生怨气,有点得不偿失。

  问题的关键,在于权力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总想扮演管理者,而应坚持去做服务者,下一纸命令,出台一个办法很容易,但能让大家都认同,能真正经得住实践检验,就不那么容易了。

  然而,总有人觉得,药价问题不能完全交给市场解决,否则一旦贫富分化加剧,富人用好药,穷人没药用,岂不有失公平?其实,这只能证明权力应为人民用药提供保证,并不能证明权力应扭曲价格。政府可以采取许多非市场的手段,比如保险、补贴、免税、低保、定点赠送等方式来解决。扭曲价格体系,短期看投入小,却为长期留下隐患。

  市场的事市场办,社会的事社会办,政府的事政府办,这样才可能真正管住药价,但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为权力划清边界。

  新闻链接:新医改部分制度助药价攀高

  各地近日不时曝出药品价格虚高一个比一个猛的消息,国家发改委坐不住了,决定从12月1日起,将对国家定价范围内的药品开展出厂价调查。业内人士认为,接下来,国家很可能会对前期药价存在的虚高现象作进一步整治,新一轮药价下调或进行。

  在新医改实施快3年之际,药品价格虚高报道狠狠刺激了民众的神经,也让民众对新医改的未来充满疑虑。让人更觉得无力的是,新医改的目标之一就是解决“看病贵”,但其某些做法却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药价虚高。(本版整理/快乐老人报记者 贺银河)

  药品利润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快乐老人报11月17日时事版以《药价虚高纪录屡屡刷新》为题,报道了出厂价每支0.6元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在北京隆福医院的零售价为每支12.65元,中间利润竟超2000%,刷新了此前媒体报道的药品的中间利润数。

  纪录却一次又一次被刷新:央视最近的一则报道显示,天津某公司生产的规格为2毫升4毫克的氢溴酸高乌甲素注射液,出厂价每支仅0.52元,但在某些医院里,零售价达18.4元,中间利润超过3400%;新快报记者则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发现,山东某药厂生产的葡醛酸钠注射液,生产价仅为0.08元一支,在该医院零售价却高达7.39元,中间利润高达9137.5%。

  有关制度为药价攀高加油

  在药品虚高价格屡屡刷新中,民众对新医改中的某些做法提出强烈质疑。

  新医改配套制度之一的药品指导价(即最高零售价)最受诟病。新医改实施前,国家发改委就成立药品价格评审中心,测算药品成本为药品指导价制定提供依据。然而,市面上大部分药品的定价,即便虚高,也远低于国家制定的药品指导价,如此,药品数十倍甚至更高利润竟然合理。以山东某公司生产的某规格的盐酸萘福泮注射液为例,出厂价每支0.32元,北京某些医院零售价21.26元,但药品指导价是35.9元。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