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问题多多 假冒伪劣超1/3

2011-04-28 22:48:25    来源:  作者:

  三分之一保健品属假冒伪劣

  “调查表明,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保健食品中,大约有超过1/3的标签有问题,属于假冒伪劣产品。而其余2/3的标签合格产品,也未对其质量和功效进行抽检。”在日前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上,北京食品协会理事长金宗濂指出,目前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问题多多。

  近期爆出的新闻印证了这一说法:沈阳有不法犯罪分子使用虚假批号,以副作用极大的处方药和淀粉合成所谓的秘方保健食品售卖,号称可同时降低血压、血糖和血脂,半年即非法获利百万元以上。

  而获得合法标签的保健食品也存在问题。金宗濂认为,目前保健食品首先是在广告宣传上存在很多违规现象,一些保健食品宣称能治病,其实顶多是能降低患病风险;而很多普通食品又声称有特殊功能。

  “保健食品的两大特征,一是安全性,对人体不产生任何危害;二是功能性,对特定人群有一定的生理调节作用,但不能代替药物的治疗作用。”金宗濂说。

  金宗濂从事保健食品研究20多年,他指出目前保健食品中违禁添加药品的现象的确非常严重。一些减肥保健食品中添加芬氟拉明、麻黄素等;一些缓解体力疲劳产品添加雄性激素、西地那非等;有的辅助降糖保健产品添加盐酸苯乙双胍等;有的促进生长发育产品添加生长激素,还有的改善睡眠产品则直接添加安眠药。

  国家管理部门为确保保健食品原料的安全性,实行了名单管理制,公布了《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以及《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但金宗濂还是对此表示了担忧,即使是按名单内的原料,也存在功效成分提取浓缩后的安全隐患。“特别要关注生理剂量和药理剂量的差异和安全量,其次是产品原料的相互作用。”

  此外,中草药原料的内源性毒性、基因工程原材料的安全、保健食品原料特别是植物性原料的外源性污染,以及原料中的过敏原等问题也尚未监管到位。

  金宗濂对保健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也表示了关注。不过,相关问题即使对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来说也是难题。美国FDA曾于2003年计划在美国膳食补充剂行业强行实施GMP(优良制造标准)认证。但改造耗资巨大,美国80%的膳食补充剂生产商规模不大,难以承受。如果这些小厂商全部退市,美国消费者将面临无产品可买的局面。因此,最终只有少数几家大型膳食补充剂生产商实行了GMP改造。

  对进口保健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金宗濂说,有的进口产品使用名单外的原料,还有营养素使用量过多。比如我国已统一从食盐中补碘,而国外一些营养品成分中也包含碘,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新闻链接:省会捣毁一用淀粉外加糖衣假冒保健品的黑窝点

  近日,记者从石家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3月3日,石家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市公安局桥东分局联合行动,在省会北部城乡结合部的一个居民宅院,一举捣毁了一家涉嫌生产销售假冒保健食品的黑窝点。

  现场共查获假冒保健食品六味地黄丸、西藏肾白金、肾宝前列康等31个品种、3000余瓶(盒),半成品1125公斤,包装材料204件及销售单据200多张,涉案6人已被警方控制。

  3月4日上午,石家庄市食药监及公安部门执法人员再次来到这个被查封的窝点清查,破旧的房间里凌乱地堆放着简陋的分装设备和装有成品(包括片剂、胶囊、水丸、软胶囊等)、半成品的包装箱、麻袋、塑料包装袋、玻璃瓶及大量印有明星的宣传册等,操作台上还散落着未来得及加工的白色粉末及胶囊壳。据石家庄市食药监局化妆品保健食品监管处副处长李永生介绍,现场操作台上的白色粉末味微甜,初步判断为淀粉,经过造假者简易的加工,将淀粉装入胶囊壳中,然后再装瓶(盒),客户订什么品种就配上什么品种的外包装,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

  涉案人员对执法人员交待,其加工的产品主要是淀粉外加糖衣或胶囊灌注淀粉。半成品水丸和软胶囊从山东购进,包装材料从浙江订购,均以电话方式定货,物流送货。加工模式以销定产,利用全国保健食品订货会宣传该虚拟的公司,留下联系方式,根据对方需要的品种分装后再通过物流向外地发货,通过银行回款。

  石家庄市食药监局副局长黄岩松表示,查处没有任何资质证照及保健食品生产销售的相关审批审核手续、假冒知名品牌、吸引和欺骗消费者,是此次食品药品安全整治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接下来,石家庄市食药监局将对市内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进行彻底清查,从而净化省会保健食品市场,保障公众身体健康,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目前,此案仍在进一步审理中。

  石家庄市食药监局有关人士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轻信虚假保健食品宣传,不要把保健食品当作药品使用,应从正规渠道购买保健食品。一旦发现问题保健食品,请拨打举报电话:0311-89295000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