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管得住?是管还是放?

2010-07-13 23:23:52    来源:  作者:

  意见稿中的相关表述认为,可以通过限制药厂的费用率和销售利润率,来防止药厂提高出货价。但这需要制药企业主动公开全部原料采购、使用等信息,如何保证这些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而对于药品生产企业费用率和销售利润率的核查核算,很难做到。”该零售药店负责人说。

  此外,值得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凭借着原研药和单独定价的优势,价格较高的进口药在历次“降价潮”中所受影响不大,而国内药企生产的药品却屡遭降价。尤其是价格和利润率已经很低的廉价药受到很大影响——利润继续降低,药厂不愿意生产,药店不愿意销售,结果必然是价廉物美的廉价药更加短缺。

  以江苏无锡为例,日前某媒体通过市场调查发现,如今在无锡市中心的药店,很难买到银黄片。据了解,24片包装的银黄片,在国家出台指导价之前售价为18元,而现在限价后仅卖3.2元;其他如治疗真菌感染的氟康唑,以前不少药店的销售价格都为40多元,而如今限价后只卖9.1元;复方牛脂肝提取物片,之前药店普遍售价在100元左右,但如今售价还不到80元。此外,由于基层医疗机构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药店销售基本药物丧失了价格优势,如爱活胆通,无锡大型药店的进价一般在63元以上,但在社区医院,这种药售价为62元。价格优势不再,导致消费者从药店流向基层医疗机构。简言之,利润空间的降低,以及价格优势的不复存在,成为廉价药从药店撤柜的直接原因。

  明降暗升、廉价药撤柜……这些往往成为药价强制“挤水分”后的“不良反应”。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说到底,意见稿的匆匆出台,是以天价芦笋片事件为背景的。因此看起来,它更像是一个事后的交代。”

  是管还是放?

  政策主导下的20多次药品降价,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非市场化调节手段的不足。

  不久前,突然之间爆出了很多关于药品价格的负面新闻:出厂价仅为15.5元的芦笋片,医院的售价高达213元;一种名为“恩丹西酮”的癌症治疗药,据介绍成本不足4元,但在医院的零售价却达每支80~90元;一支原本仅售19元的普通“止喘灵气雾剂”,更换一下包装便涨到280元,消费者提出质疑后,价格又很快回落到58.5元……为什么经过了多番降价,药价虚高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从中不难发现,药价虚高多见于医院,几乎没药店什么事儿。日前,当被问及“药店会不会也像医院一样喜欢进高价药”的问题时,湖南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表示:不能说药店绝对没有高价药,但这种现象应该说非常少。为什么?因为药店经营是完全符合市场规律的,市场规律是什么?适者生存。如果我卖高价药,那么我的顾客今后就会慢慢不到我的药店来,而到另外的药店——我的竞争对手那里去了,那么我这个企业就没办法生存了。所以我一定要提供价廉物美的药品给我的顾客,价格低永远是我们企业主打的一张牌。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