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牌”产品:高毛利润下暗藏品牌危机

2008-09-25 10:48:15    来源:  作者:
    “贴牌”这个词已经说了很多年,“成长型”则是最近频繁地见诸我们行业媒体的话语新宠,而在今年的药店会上,我们开始提及一个词——“成长型贴牌”。
 
    一直以来,“贴牌”是和“高毛利”这个词语捆绑在一起的。没错,贴牌产品所带来的高毛利,就是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日用品超市得以在消费者面前培养其“物美价廉美好”形象的根本因素。但放到药店圈,“贴牌”这个词语则多少发生了变味。在这里,高毛利的另一面或许是高风险,意味着销量和利润的脆弱平衡,意味着一条可能一触即发的高压线。
 
    在2008全国药店博览会上,已经有几位药店老总对笔者表达了这样的担忧——高毛利的贴牌品种还能做多久?如果继续一味地追求利润最大化,会不会同样撞到“药价虚高”的枪口上?其实“贴牌”本身和“高毛利”并无矛盾,关键是,我们的贴牌是不是具有成长性?我们相信,大部分药店都希望拥有一个稳定的顾客群,但当前贴牌产品是否为药店带来这样的凝聚力,恐怕大家都不敢打保票。特别是在“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之后,关于食品、药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更发人深省。
 
    也是在本次会议上,PTO总经理王春雷说过这样一句话:贴牌不等于自有品牌。乍一听,这好像是个文字游戏,但仔细想想,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戳中了目前行业内的贴牌现状。目前药品零售市场上的贴牌产品虽然种类繁多,但这些商品并不具有可辨识性,也就说,顾客大多数还处在被动购买状态。正是这点为高毛利产品销售的不稳定性埋下了伏笔。更重要的是,这种销售的不稳定性很难通过促销活动来解决。
 
    即使是业内贴牌规模已经很大的特格尔采购联盟也有这样的尴尬局面。在这次盛会上,刘丰盛谈及特格尔需要完善的地方时表示:“特格尔联盟是以经营贴牌品种为核心的贴牌商品采购联盟,但目前有部分会员在订货时,商品结构仍然以代理品种为主,随着联盟逐渐淘汰代理品种,增加贴牌品种,药店销售难免不受影响,从长远看,也不利于自有品牌的培养。”这种说法已经将当下贴牌产品的潜在危机表露无遗。如果贴牌产品不能成长为真正的自有“品牌”,其销售终归是一件岌岌可危的事情。越来越多的药店或许都会逐渐转为青睐品牌厂家的二三线品种。虽然有时,二者也并无本质区别。
 
    “贴牌”还不等于自有“品牌”,但其可以成长为自有“品牌”。如何才能培育“成长型”贴牌?毫无疑问,可以提供各种贴牌服务的厂家比比皆是,而笔者相信,真正关键的只有观念问题。成长是一件扎实缓慢的事情,我们最需要的是——戒除急躁冒进的想法,而不是像当初一窝蜂做“平价”一样,急急忙忙闯入另一个陷阱。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