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虚高药价披上合法外衣

2011-11-17 10:09:39    来源:  作者:

  谁为虚高药价披上合法外衣

  【黄河时评】药品中标价缘何高得如此离谱

  每支出厂价0.6元左右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在北京中标价为11元,是出厂价的18倍。加上医院在进价基础上加价15%,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从出厂价到医院终端价,中间利润高达2000%以上。(据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

  政府制定中标价的初衷,就是为了改变药价长期虚高,规范药品销售。然而,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经过层层把关审核,中标价为什么还会定得这么离谱?18倍于出厂价的中标价,不但背离了招标采购的初衷,而且畸变成了推高药品价格的黑手。

  医院和医生有问题吗?当然有。医药公司和医药代表有问题吗?当然也有。但最大的问题,显然不在他们那里,而在定出如此离谱指导价的政府部门那里。这么,令人疑惑的是,如此离谱的指导价是怎么定出来的呢?其依据又是什么?

  近年来,药品中标价虚高事件曝光频繁,但有关部门却以各种理由搪塞。或说是信息不对称,难以真正了解企业生产成本;或说是人手不足,监管人员少,监管不到位……既然给药品准确定价存在诸多困难,有关部门也认为这是造成中标价虚高的原因,药品集中招标过程的公开就显得尤为重要。但事实上一涉及到公开,有关部门或者语焉不详,或者顾左右而言他,种种表现,让人无限遐想。

  本该在阳光下操作的药品集中招标,现在却成为有关部门的“关门定价”,这样的中标价除了继续抬高药品价格,给操纵药价各方带来丰厚利润外,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相反,它只会给患者带来沉重负担,给医药改革带来巨大障碍。在药品成本价得不到公开,药品招投标过程不透明不规范的语境之下,虚高的药价在“招标采购”和“物价部门审批”下披上了合法外衣也就不难理解了。

  离谱的中标价,暴露了监管的无力,更折射了医药改革、医疗改革的制度难题。如果药价虚高的状况不改变,根深蒂固的利益网络就有存在的空间,医改就会举步维艰,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就无法扭转。为此,我们必须以严格规范政府自身行为为突破口,破除药品价格迷雾,改变药价虚高现状。唯有如此,病有所医的目标才能得到真正实现。(万吉彦)

  唯有施重典,才能终结虚高药价时代

  作为同行,不得不佩服《每周质量报告》的坚持,它一如既往地关注高药价的产生流程,并没有“见怪不怪”。倘换做其他人,或许已经麻木。作为观众与可能的患者,我们则要追问的是,这20倍的暴利,是否会成为虚高药价的终点?

  两起曝光,前者在追问是谁分食了那巨额的利润,后者则更深入地直指药品招标制度的漏洞。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一年后,“芦笋片事件”的当事医院在接受调查时,为自己叫屈——称卖出高价药,竟是“符合国家规定”的。

  据专家介绍,即便是奢侈品,利润也很少超过200%,然而救命之用的药品,利润却是奢侈品的近10倍——无论如何,这都是既不合情又不合理的。然而,当如何荒唐之事,最终一切都归咎于制度,甚至有了合法合规的大旗,这才是最让人无奈与绝望的。

手机:   汉字数
匿名发表于 2011-11-21 11:52:29
政府定价机构究竟吃了多少回扣?
查看全部评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