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指出发改委或将继续调价

2011-08-11 09:16:40    来源:  作者:

  药品降价将常态化 四类药或成下次调价目标

  8月10日,中信建投发布研究报告指出,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发改委还将发布药品降价通知,药品价格调整的类别将继续扩充。瑞银证券在8月6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并指出肿瘤、血液系统、肠胃和呼吸系统这四类药物可能成为发改委下调最高零售价格的目标。

  关于上述判断,8月10日,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在电话采访中对记者表示,2011年以来,发改委共宣布了用量最大的4类药物的新参考价,未来调价政策极可能实现对主要病种的全覆盖。从病种和分类药品销售额排名来看,肿瘤、肠胃和呼吸系统类药物很可能是下次调价的目标,但血液类药品的可能性不大。这主要是由于血液药品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并且零售价格与最高限价非常接近,没有必要调整该类产品最高限价。

  2011年以来,发改委迄今为止共计宣布了用量最大的4类药物的新参考价。8月5日,发改委发布了年内第二次调整药品最高限价的通知,主要是针对部分激素、调节内分泌类和神经系统类药物。3月份进行的上一轮降价主要是针对抗感染类和心脑血管类药物。

  8月5日发布的价格调整通知的一大特点就是对单独定价药品的限价大部分集中在享有较高售价权的外资企业中。对此,华鑫证券在8月9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表示,此举体现出国家对国外“高价”药品的调控和减少国外原研药与国内药品之间的价差,促进公平竞争的决心。

  另有多家券商表达了发改委将继续下调药品最高零售价的观点。8月8日,长江证券发布研报称,国家对药品的降价调控将呈现常态化。同日,中邮证券在发布研报中进一步指出,预计未来2、3 年内,将是我国药品价格密集调整的时期,医药行业将面临比较大的降价风险,尤其是心脑血管、抗生素、抗肿瘤和内分泌等大病种用药。

  自1998年至今,国家发改委共通过行政手段对药价进行了28次调整。

  相关阅读:降药价效果如何,地球人都知道

  解决看病贵还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协作与配合,单凭降药价,单凭任何一个部门,都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上周发改委又甩出一张降价牌,82个品种14%的降幅。说到降药价,别说本人,就连隔壁买菜大妈也知道了,这几年来,药价降了一次又一次,效果如何,地球人都知道。有人禁不住戏言:发改委别降药价了,降降油价和过路费吧。

  几年前有29年执业中医师经历的全国人大代表樊水玉就曾对上海药品生产和零售企业进行深入调研,结果发现,“一刀切”的药品降价或维持低价反倒容易加剧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

  随着技术改造成本的上升和原材料的不断涨价,部分老百姓必需的低价药品的生产变得无利可图,降不起总躲得吧?于是要么是药商停产,将药品改名依然卖高价,甚至卖更高的价格,要么是医生让廉价药进不了处方,自然消失。结果,老百姓用不上便宜的好药,而不得不接受疗效相同、但是价格要高出几倍、几十倍的替代药品,这反而加剧了病人看病贵、吃药难的问题。比如糜蛋白酶注射剂,具有消炎、消肿等功效,治疗气管炎、哮喘等方面的疾病疗效显著,几十年来的临床应用证明它是经典廉价药品,但在医院不容易看到了。

  西药情况尚如此,最近中药也跟着开始“添乱”,根据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最新公布的中药材市场价格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涨价中药材品种达371个,涨价品种约占总量69%,其中涨价幅度在21%至50%的中药材品种数量最多,有133种,而涨幅超过50%甚至达到100%的中药材品种数量也有88种。中药也开始告别“价廉”时代。

  据浙江媒体报道,7月起当地一中医院开始上调39种中药饮片及21种自制制剂的最高零售价格,受国内中药材价格大幅上涨影响,这批中药饮片及制剂价格上调幅度平均达到两成多。老百姓大呼“药你命”。

  广东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曾直言,“基本药物制度推行可谓举步维艰”,仅仅砍掉15%的药品加成根本无济于事,现行药品定价机制如果不改变,“整场医改都可能一事无成。”

  事实上,在“药价频频降,百姓没感觉”的同时,政府部门已经正视这一点,光靠降药价解决不了“看病贵”的难题。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就公开承认,目前,医药管理格局十分复杂,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发改委负责药价的调控,卫生部分管医院,药监局分管药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解决看病贵还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协作与配合,单凭降药价,单凭任何一个部门,都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在药品价格本身已经全部疏理一遍的“后降价时代”,医院的体质改革迫在眉睫。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