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医保卡套现后的灰色利益链

2011-03-31 22:32:09    来源:  作者:

  一名药店老板说, 再这样下去,药店将濒临关门的危险。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保健品、卫生用品、日用品等非药品的利润远远大于药品。

  一提普通的10卷装卫生纸,批发价不过五六元,超市里也就卖个10元左右,药店刷卡能卖 13.5元,利润过半。

  如果说,药店为了牟利,而市民则是为了占小便宜。

  在铁路局一家大型药店门口,记者见到一位大妈提着米袋、面袋还有大包小包的洗衣粉、保健药品,便问:“卡上的钱都买了这个,万一急用怎么办啊?”她回答:“平时没病没灾的,卡上的钱放着也是放着,用就用了!谁得大病能指望上这几个钱啊?”

  另据一市民反映,前不久,他的一位同事住院,可一查医保卡上的余额,连200元都不到,钱都被家人用来购买日用品了。他觉得应该向上级部门举报。但是,“由于药店不开具卖日用品的发票,没有证据。”

  透析:灰色利益链  连接医保卡    如果说,医保卡被当做购物卡使用,是定点药店遮人耳目的伎俩,那么,利用医保卡来套现,则是另一些人生存的灰色利益链条。

  “1000元以下的,收30%手续费;1000元以上的,收20%的手续费”,在西关什字某医院门口徘徊的一位从事医保卡兑现“生意”的人小声告诉记者,“这是现在的行情。”

  记者在兰州一些医院调查发现,不少医院附近的墙壁、路面,乃至医院厕所内,都贴有“收药”的广告。

  知情人士透露,在每一个医院附近,都有一些人专门从事收药的生意。他们先把药品以低于市场20%-30%,甚至50%的价格回收过来,然后加价转卖给一些小药店。

  在甘南路一家私人诊所,记者见到一名男子前来兜售999感冒灵。这名男子走后,现场一位工作人员坦言,“这些药都是他们从私人手中回收过来的,全部来自大医院,价格低,质量比批发市场的还有保证”。

  从市民拿医保卡超需求刷卡购药,到不法分子收药,再到双方交易兑现,最后把药品非法出售给小诊所——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就此形成,“收药”俨然成为一个新的隐形行业。

  针对兰州街头医保卡变相套取现金的现象,兰州市医保局监督科工作人员介绍,这肯定是一种违法行为。医保卡内的资金总额也是有限制的,把医保卡里的钱拿出来给一些不法分子换了药,当时手头多了点钱,如果真正生病了,花钱吃药损失更大。

  既是违法行为,兑现为何明目张胆地进行呢?

  兰州市医保局工作人员说,目前并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对“医保卡兑现”的行为进行约束。首先,医保卡持有人在医院刷卡买药的行为是符合规定的,至于之后其又以什么形式出卖买来的药品用于换取现金,都是个人行为,医保部门无权干涉也无法监管。由于法律上难以界定,医保部门能做的只有去规范药店的经营行为,而对于参保人的行为只能通过媒体呼吁。

  求解:建监管系统  管医生手脚

  面对愈加猖獗的医保卡消费、兑现行为,政府管理部门在不断行动,但是收效甚微。

  专家认为,出现用医保卡购物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药店受经济利益驱动而故意违规向持卡人出售商品;二是持卡人存有侥幸心理,用医保卡购物骗保;三是药店主营药品兼售商品,符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药监和工商部门对此无法查处,起不到威慑作用。

  至于收药套现问题,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人员也表示,他们对医保卡兑现的行为也查处过,但由于药贩子多是个人独立活动,“神出鬼没”,打击效果并不明显。

  这样,由于监管制度松散、滞后、缺乏法律保障,导致医院瞒天过海,挪用、套取医保资金的事情不断发生;药店诱惑参保群众用医保卡购物。

  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广州市的做法值得推广。

  据悉,广州医保部门正在建设现代信息技术监管个人账户的系统,“只有在目录范围内的商品才能进入监管系统,刷医保卡个人账户付款,如此一来就能杜绝药店擅自用医保卡销售非药品商品。” 广州市医疗保险服务管理局监督处处长易鑫日前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说,该系统已在部分连锁药店试行,效果良好。今年4月30日前,广州市全市700多家医保定点药店全部安上这种系统。    如何解决药贩子“收药”问题?

  “必须管住医生的手!”一位患者说,医生不乱开处方,大医院的药品就流不出来。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