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药房与康正药房上演药价无间道

2010-12-17 18:31:33    来源:  作者:

  买药方

  我是来买药的,是你们的顾客,凭啥子要赶我出去?

  卖药方

  你们是杏林药房的,自己药房没药卖?要跑到我们这里来买?

  结局

  口角变“武斗”,卖药方赔偿买药方2000元精神抚慰金。

  黄兰、李静到康正药房买药,被药房小妹认出两人是“杏林药房的员工”。而康正药房老板廖龙认定两女子来买药的目的是为了“刺探情报”,坚决请两人出去,于是,双方上演了一场“武斗”。

  书院街派出所接警后将双方带回调查:黄、李二女坚决否认买药是为了“刺探情报”,反称在康正药房受到不公平对待,要求赔偿精神损失费。最后,双方药房老板娘赶到,均称愿意“私下解决”。

  【风声紧】

  疑为同行“打探情报”买卖双方展开“武斗”

  12月13日下午5时,黄兰、李静两人到康正药房,李静称是为朋友买药,要对比一下药价。她边询问药价,边给朋友打电话,将药价报给对方。

  此时,康正药房的小妹,见黄、李行为可疑,仔细一瞧,认出两人是附近杏林药房的员工,“上午就来过,问了一些药价就走了”,觉得其中有蹊跷,马上给老板廖龙打电话汇报情况。

  廖龙接到电话后“勃然大怒”,“居然敢来打探情报,我马上下来。”

  廖龙急忙下楼,走到两女身边,“这里不欢迎你们,请出去!”

  黄兰拉着李静走出大门,李静不依,对廖龙说:“我是来买药的,是你们的顾客,凭啥子要赶我出去?”

  廖龙闻言顿时怒了:“你们是杏林药房的,自己药房没药卖?要跑到我们这里来买?”边说边推李静出门。

  李静坚持不肯出去,一把推开廖龙伸过来的手,并一脚踢了回去,没踢到人。

  这时,廖龙毛了,双手发力,推向李静,并同时起腿还击,也没踢到人。

  混乱中,李静退出了大门,拿出电话,先报警,然后又打电话叫来男朋友,给自己“扎起”。

  【谈判难】

  否认是“间谍”并称被打监控上没有被打画面

  书院街派出所接警后迅速来到现场,将当事人带到派出所。

  在派出所内,李静称自己在康正药房受到了侮辱,还被药房的员工打了一记耳光,并坚决否认“打探情报”的说法,要求对方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抚慰金2000元。

  廖龙则一口咬定对方买药的目的是“打探药价”,并称自己的员工没有打人,不会道歉,更不会赔偿。

  而警方调取药房的监控录像显示:画面中只有双方争执,并没有李静所说的“被打了一耳光”的镜头。民警还对旁边商铺的目击者询问情况,均称:“我们只看到扯到了一起,打没打人不晓得。”

  李静又提出要亲自寻找打人者,但找遍所有员工,都没找到,“打我的人,从后门跑了。”但民警调查发现,康正药房只有一道大门,并不存在后门,“如果坚持认为自己被打了,可以去验伤。”

  对于民警的说法,李静称她只是被打了一耳光,医院验不出来,拒绝去医院。

  一时间,双方各执己见,但又无法提供有力的证据,局面陷入僵持状态。

  【解决了】

  两药店老板娘出马达成“私下协议”

  李静和廖龙各自为了提气,不停打电话叫朋友过来“扎场子”。

  民警见此情况,马上制止了两人的行为,并打电话将两家药房的负责人叫到派出所来处理此事。

  晚上9时过,两药房老板依然还是一副“谈判”的架势。这时,两家药房的老板娘“联袂”走了进来,对负责调解的民警称:“我们愿意私下解决此事!”

  最后,康正药房赔偿李静2000元精神抚慰金,双方握手言和。

  相关新闻:质疑药店“价格战”

  2001年至今,可说是中国零售药店的多事之秋。各地连锁药店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各地,随着药店数量的激增,竟争也开始加剧,于是中国企业贯用的“价格战”就见诸于各地,南有武汉、长沙、南京、重庆,北有北京、哈尔滨,一时间,各媒体推波助澜,“平价药店”、“价格战”字眼开始见诸于各地报媒某个地方出现了“平价药店”,就成了当地媒体的明星,对“平价药店”的出现,业界也是褒贬不一、各执一词。

  “平价药店”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市场平衡,是一种“抢钱”行为,药店已是微利,“价格战”的结果是使各家企业疲于应付、劳民伤财。可是这些情况消费者知道吗?消费者只是知道通过“价格战”,对药价虚高的多少有了一定的可量尺度,对于“药价平均降25%—40%”这类字眼,消费者除了震憾之外,还是震憾:我们以前多花了这么多的冤枉钱来买药;药品的利润高得惊人。随之而来的就是:商人最精,赔本买卖决对是不会干的,虽然降了这么多,但还是有利可图的,看来以后还能降;这样在消费者心中就有了降价预期。

  不管怎么说,消费者在硝烟弥漫的价格战中尝到了甜头,消费者是最终的受益者。对于商家是不是亏损,他们是不会管的。同情与眼泪永远不会流向商家这一头。

  喧闹过后,我们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为什么会有“价格战”?简单的逻辑推理就是:药店数量增多了,竟争加剧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威胁了,需要保护措施了。而降价不失为良方。于是先行者采用了,继而生意火了,威胁了同行业者,也需要采取措施了,而降价也是首选,于是行业内的“价格战”就爆发了。看来,药店降价纯粹是市场行为,降价是正常的,不降价,不竟争才是不正常的。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部分“平价药店”的“平价”只是幌子,只是少部分降价是炒作,这也很正常,我们不也习惯了某大型综合超市“天天平价”的口号,其实“平价”的只是大众消费比较集中的物品,其他有的物品贵的要命的事实吗?做为消费者,学会接受与欣赏很重要,而做为药店,学会改变与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至少,我们看到了中国的药店有了竟争意识,有了市场意识,这不也是一件好事吗?

  目前市场上近90%的药价已经放开,“平价”作为企业的一种营销方式,在保证药品的质量的前提下,只要不搞欺诈行为和恶性竟争,卖价符合国家规定,不低于成本价,任是再低,也是合法的。

  其实,“平价××”早已是一种常规的零售业态,只是刚刚借鉴到药店而已,于是就成了热点,成了关注的对象,有时候也成了批判的对象,甚至有人说“危及了整个药品流通行业的利益与发展”,真是杞人忧天,又有一种危人耸听的味道。,这些人怎么不说药品价格虚高危及了消费者的利益呢?

  “平价药店”的出现,必然会对行业内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只有领先一步,敢于尝试,才有生存与发展的可能。物竟天择,适者生存,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平价药店”是药品流通市场发展的必然,广州与其他某些城市的药品零售市场不打价格战,并不是说不需打——实际上这些地区的药品的平均价格要比打价格战的哈尔滨、成都等要高——药店们不愿意打,在于他们不敢打,怕惹怒各方势力。但药品的价格还得降,怎么办?用平价大卖场这种零售业态形式作为“局部降价”的突破方式就顺理成章。

  连锁药店的崛起必定在一定时间内要依靠价格战的残酷无情来重新分配利益格局。价格战后必定是价值战。在整个医药行业尚不完全规范的今天,价格战是必走之路。对于必然出现的东西,我们无需报以太多的批判甚至夸大,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它,采取相应的措施,偏激与抱怨都无济于事。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