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了解,药品补充申请阶段审评审批时长一般为200个工作日,药企提交的上市后研究证据,将直接决定药品的命运。据国家药监局此前发布的《药品附条件批准上市申请审评审批工作程序(试行)》规定,对于附条件批准上市的药品,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提交的上市后研究若能证明其获益大于风险,则审评通过,换发有效期为5年的药品注册证书;若提交的补充申请不能证明其获益大于风险,药审中心将作出不通过的审评结论,由国家药监局按程序注销其药品注册证书。
对于患者及家属担心断药带来的影响,6月14日,多名临床专家均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阿尔茨海默病本身病程进展缓慢,短期暂停用该药不会导致病情急剧恶化,家属其实不必过度焦虑、恐慌,同时要注意避免因非正规渠道购药而引发用药风险。”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本质是长期综合管理,包括危险因素管控,非药物及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方面,我国医保目录内也有多种可及性高的药物,完全能够保障治疗连续性。单一药物短缺不等于治疗中断,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并针对性地切换至替代方案,可维持病情稳定。”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孙永安指出,当前临床已有经国际医疗实践验证多年的成熟替代方案,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NMDA受体拮抗剂(如盐酸美金刚)以及改善能量代谢的治疗药物等,对于经济条件允许的早期患者,针对β淀粉样蛋白斑块的新型单抗药物也是可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