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对急需药品价格干预应谨慎

2009-05-11 11:43:38    来源:  作者:

    正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和认识,本次调查中,有77%的受访者认为,行政性干预价格不能带给老百姓真正的实惠。与此同时,绝大多数人希望,政府在解决问题时能够采取更加丰富、科学、合理的措施,而不仅仅是一纸通知了事。

    不久前,在“瓯江经济学名家系列讲座暨首场学术讲演”上,北京大学副校长、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海闻教授表示,在医改领域,政府要尊重市场,不能通过行政手段干预药价,但可通过对收入较低者实行救济,而这需要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商业保险的发展。他建议适当提高医生工资,“这并非是要高薪养廉,只需给一个医生一年10万元,使其不用为生活操心,从而遏制医疗创收的现象。”

    本次调查显示,超过一半(54.2%)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支持海闻教授的这一观点,认为政府行政措施的前提应该是尊重市场规则。

    不少受访者认为,海闻的说法将药价调控的讨论真正引向深入。因为之前人们甚少注意到行政性降价本身的合理性,只是一味地关注其实际效果,并从实际效果来评价。一名受访者表示,药企作为市场经济中运行的经营主体,其药品如何定价,应由市场来检验,而不应受到行政权力的过多干涉。何况,我国的药品价格出台在事先已经经过合法的程序,政府怎么就能够随便否定说降就降呢?

    此前,也有评论指出,行政权力主导药品降价,实际上是“搞错了对象”:当前的药品降价主要针对的是制药企业。但药品中的暴利主要是流通环节和零售环节,尤其是在医疗机构这一环节,药品价格在出厂价的基础上成倍上涨。

    这种说法得到了某些数据的佐证。有数据表明,在药品流通渠道中,药厂的实际生产成本一般只占最终药价的30%甚至更低,医院、零售商的利润占30%,其余40%都是流通成本。流通成本主要是“回扣”,其比例占药价的30%以上。

    实际上,对于降价最激烈的质疑正是来自制药企业。早在两年前,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等多家医药行业协会就曾上书国务院,希望有关部门能考虑国内制药业的实际情况,不要矫枉过正,??当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名受访者重新提起这件事说,尽管个别医药企业中确实存在少数无良商人,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如果医药企业没有合理的利润,不能够正常的经营,那么中国的药品永远都不能创新发展,老百姓永远也不能得到更好更新的药,甚至得不到廉价的旧药。“可以说,在这一点上,医药企业和老百姓的利益是一致的。”

    调查中,对于药价虚高的症结,受访者并无统一的认识。34.3%的人认为,是“以药养医”的体制惹的祸,跟制药企业关系不大;还有33.2%的人觉得,药价虚高的根源在于政府前期的审批定价环节没把好关;而在另外23.0%的人看来,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对于如何治理药价虚高,受访公众给政府开出的“药方”也是五花八门:48.8%的人觉得“加强审批,对医疗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是良策,另有48.4%的人认为“完善保障制度,救济收入较低者”才是关键所在。同时,也有47.6%的人认为,政府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宏观政策制定者,只有确立了合理的“游戏规则”,才能促进医药产业的良性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只有20.9%的人赞同政府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干预价格。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