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并不是政府与市场的“二人转”

2009-05-04 11:20:28    来源:新华网  作者:
    而在美国的医疗体系中,其公平性体现在:一是向退休人群和贫困者提供公共保险,二是补贴雇主为员工购买的私人保险,三是法律规定医院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病人的急诊需求,并对因此而带来的损失予以补贴。但美国医疗的这种公平性是以私立医院为基础的,州及以下政府所办的非营利性医院仅占医院总数10%,其余都是私立医院,私人诊所遍布全国所有社区,都是营利性的医疗机构。表面上看,私立医院之间的竞争带来了效率,而政府提供的公共保险和补贴保证了公平,这样就做到了公平与效率的结合。但实际上,美国的医疗体系既缺乏公平,也谈不上效率,医疗服务质量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好。不然,美国医疗体系也就用不着改革了。美国的小企业员工、个体经营者、非正规就业者往往是既买不起私人保险、也享受不到政府的公共保险,成为“两不靠”的人群。从美国人口普查局2008年公布的数据看,美国有将近4600万人没有医疗保险,居于发达国家首位。这说明美国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平等性并不如制度规定所显示的那样。而且美国的医疗服务质量从大量的医疗事故也可窥见一斑。统计数据表明,在纽约州的5种死因,医疗差错死亡人数高居首位,远远高于交通事故、摔倒或坠落、溺水以及空难的死亡人数。美国医疗保健研究和质量管理局在其网站(www.ahcpr.gov)上公布的研究也表明,因医疗差错而死亡已成为美国八大死因之一,高于爱滋病和乳腺癌的死亡人数。而且美国的许多医疗事故被隐瞒,据美国医学会作过的调查表明,76%的住院医生向病人及其家属封锁有关医疗差错的消息,担心影响医院的声誉和竞争力。

    尽管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部《医院法》,处于高度市场化的医院行为规范不能偏离法律的轨道,但政府卫生部门监管的重点是公共卫生,诸如饮用水安全、食品卫生、疾病预防与控制、妇幼保健等,医院的管理主要靠来自市场的约束,医疗市场的竞争。

    医疗服务是一种高度信息不对称的专业技术服务,最终的目的是要安全、有效。无论是更多地靠政府、还是更多地靠市场,相对于这个目的而言都只是手段而已。从英国等欧洲国家来看,更多地依靠政府,解决了看得起病和有地方看病的问题,全科医生的初级保健服务覆盖全民,但安全、有效的目的依然没有达到。全科医生什么都看,但什么都看不好,而转诊到医院看病却需要漫长的等待。一方面,民怨大,而另一方面,政府财政不堪重负,随着人口增加,尤其是老龄化,政府已经无力持续承担越来越大的医疗投入缺口。在英国等一些欧洲国家和加拿大的普通医院,缺乏彩超、CT机、核磁共振扫描仪等设备,医院床位不足、医护人员短缺。这也是导致医疗服务质量低,医疗事故频发的原因。医疗赤字不断扩大,例如法国已经占到GDP的8%,居于发达国家的第五位。从美国来看,医疗服务更多地靠市场,医疗服务高度市场化,私人医院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针对患者钱袋子的竞争,形成了薪金水平居于世界第一的执业医师群体和利润丰厚的制药业,但这种竞争也没有带来病人所需要的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各医疗机构为了获取更多收入而展开的竞争,并没有形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动力,医疗事故通常被各种各样的“专业说词”所“屏蔽”,患者的知情权被“知识鸿沟”所剥夺。美国出于公平考虑的制度安排,却造出了几千万“两不靠”的人群,许多人看不起病。美国的医疗服务尽管以市场为基础,但财政的负担却并不轻。许多无医疗保险的人通常采取的做法是用急诊的方式看常规病,或把慢性病拖到退休之后,这给政府财政带来沉重负担。

    从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医疗体制实践来看,无论是更多地靠政府,还是更多地靠市场,最后殊途同归,都导致了同样的两个问题:一是老百姓不满意,责难政府,二是政府为沉重的财政负担发愁,财政难以为继。如何既让老百姓满意,同时又能让政府财政可持续承受,这是医改的两个基本问题。其实这两个基本问题可以合成为一定约束条件下的目标函数,换一种表述,即:在政府财政可持续承受的条件下让全体老百姓得到满意的医疗服务。这就是这道世界性难题的方程式。

    如何破解这个世界性难题?

    经历三年的酝酿、争议、研究和反复修订,今年4月初我国医改方案正式出台,4月6日和7日相继发布了《公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医改方案提出了阶段性的目标和五项重点改革,试图探索破解这道世界性难题的路径和方法。

    阶段性的目标包括:2011年基本医保制度覆盖城乡、基本医疗卫生的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提高、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和“看病贵”得到明显缓解。而这些目标主要通过以下五个方面的改革来实现:一是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从这次医改的目标导向来看,政府将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尤其是财政投入的责任,以保障医疗服务的可获得性和可及性,并惠及13亿人口。这次医改的政府投入责任已经明确,那就是从2009—2011年的三年时间内新增投入8500亿元,用于上述的五项重点改革。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