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药物目录,让人欢喜让人忧

2009-04-29 09:58:40    来源:红网  作者:

    湖北:新医改,对医药行业有利也有弊

   “新医改,对医药行业来说有利也有弊。”15日,省医药行业协会会长李斌接受《产经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2009年4月6日,国家新医改方案公布。尽管实施细则尚未出台,但“利好”政策仍刺激A股医药板块的股票出现一波上涨行情。

  根据新医改方案,国家计划在未来三年实现全民基本医保,投入8500亿元,大幅提高城镇、农村医保的覆盖面和医药费的报销比例。

  李斌说,8500亿元中的70%,将投入到提高民众的医疗保障,使患者病有所医,未来医药市场的需求潜能被激发出来,对医药企业意味着巨大的商机。

  据了解,仅2007年,新农合给医药市场带来的GDP增量就超过1000亿元。可以预见,在新医保体系下,10多亿民众的健康需求逐步被释放出,将给医药产业注入新的动力。

  这只是问题的一面。

  另一方面,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为宗旨的新医改,为防止药品在流通环节层层加价,将采取“药品直供”模式降低患者用药成本,对从事药品批发、流通的医药企业来说,则面临一个新的课题。

  一些实力不强、配送网络不全的流通企业,一旦不能被指定为合法的配送商,面临市场萎缩甚至失去在医药市场的游戏资格。

  医药行业包括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医疗器械、医疗辅料等八大门类。华中科技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院长张亮认为,新医改还刺激医疗器械、医疗辅料、中成药、生物医药等的市场需求,总体来看,新医改对医药行业“利”远大于“弊”。

  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李斌领衔的省医药行业协会,正在筹备一个讲座,请专家来给湖北医药企业的老总们上一课,指导企业如何借医疗体制改革的“东风”,做大做强。

   湖北西药企业须“跳起来摘桃子”

  新医改将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原则,建立医保基本药物目录。张亮分析,该目录将锁定400-600种疗效好且价格公道的基本用药。他说,这个药品目录基本可以满足老百姓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需要。

  无疑,能挤进基本药物目录,意味着企业从此傍上“摇钱树”,产品不愁销,节省大笔的营销成本,还能扩大市场份额。

  湖北是中药材资源大省。省药监局安监处处长梅旭辉认为,新医改明确了中西药并重的用药原则,我省中联、健民、马应龙等中成药生产企业将从新医改中受惠,并将带动中药材种植业发展。

  但细心的人注意到,在媒体上轮番进行“广告轰炸”的几乎清一色为外省药品。记者走访了九州通等江城几家较大的医保定点连锁药店,也发现店内上架销售的鄂药不多。

  对此,省医药行业协会会长李斌说,湖北药企以生产化学原料药为主,成品制剂药较少,特别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大品种药物更少。

  数据显示,去年,湖北原料药行业实现利润虽占到全省医药行业总利润的41.47%,但只有区区5.5亿元。张亮认为,与成品药相比,化学原料药的产、销量虽大,但处于医药产业链的低端,利润率较低。

  这意味着,作为制药产业链上的中间生产商,湖北西药制药企业直接从新医改中受益的不多,主要靠医保药物消费增长拉动原料药需求上升而间接受益,但要看成品药生产企业的脸色,须“跳起来摘桃子”。

   医改提供了优化结构的好时机

  2008年,湖北医药工业实现总产值283.57亿元,同比增长27.73%,居全国中游水平,其中原料药在全国有一定优势。

  如宜都东阳光药业的硫氰酸红霉素、荆门天茂集团的布洛芬和天门益泰药业的肝泰乐,产量、出口量居中国第一;广济药业的维生素B2、华中药业的维生素B1等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等等。

  但是,湖北医药产业发展不平衡,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链不长。化学医药工业占据我省医药产业的主导地位,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所占份额不大。

  以去年1月至11月的数据为例,全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70.61亿元,其中化学原料药61.9亿元,化学制剂药31.54亿元,中药工业60.41亿元,生物制药14.06亿元,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即医疗辅料)18.46亿元,医疗器械3.67亿元。

  “湖北医药企业不太注重新药产品的开发”,李斌认为,湖北医药企业从原料药到制剂的新产品、新品种的开发不够,没有形成一个产学研结合、科工贸一体、集医药种植、生产、加工、仓储、配送和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发展链。

  在李斌看来,湖北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医药研发能力居全国前五位,但科研优势没能转化为产品和产业优势,新药研发成果往往“墙里开花墙外香”。

  如省医工院研发出一种新药,省内两家药企只肯出20万元,虽低价拿到药方却做垮了。后来在一次医博会上,被外省一药商出200万元买走药方,现在一个产品的年产值做到4亿多元。

  同济医学院张亮教授说,新医改的实施,为我省医药企业优化医药产业结构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多生产社会需求量大的基本药品。

  张亮举例说,过去医疗器械、仪器生产企业往往眼盯着高端产品市场,新医改将加大城镇社区和农村乡镇卫生院(所)等基层医疗机构的布局,对普通医疗设备、器械的需求量会大增,企业应调整生产方向。

    湖北医药企业须“撮合”

  近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做大做强我省医药产业。目前培育出“健民”、马应龙、龙牡、红桃K等4个全国驰名商标和20个省级著名商标。

  但“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同质化竞争严重”仍是我省医疗行业的省情,制约了湖北医药企业从新医改中更多地受益。

  省经委副巡视员孙耕田说,湖北医药工业近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运行质量在提高,但与发达省市相比,发展速度仍不够,差距在拉大,缺乏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至今无一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医药生产企业,年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也只有7家。

  另外,在流通和销售上,医药生产企业多数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药物流通市场化程度较低,产业关联度不强。

  张亮认为,一种新药从研发到最终获准上市,需要很长时间(通常为10-12年),而且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湖北医药工业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不强,无力在新药开发上加大投入。

  张亮和李斌给我省医药行业开出了相同的“药方”:整合同质资源,重组做大。他们说,对一些中小医药企业来说,这个过程可能很痛苦,但却是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

  梅旭辉和李斌也就如何重组提出了共同的看法:以前我省几家医药龙头企业和研发机构,出于“整体打包上市”等考虑,被省外“战略投资者”并购,结果丧失了话语权,沦为外省药企业的“输血站”,并未实现当初做大做强的重组初衷,今后重组应优先考虑设总部在湖北的企业。

  记者发现,在2008年全国工业产值前100名的医药生产企业榜单中,湖北仅东阳光和长江药业入围,分别居第59位和第84位;在全国主营业务收入前100家医药生产企业中,湖北仅东阳光上榜,排名第72位;而利润总额前100名的榜单上,永安药业和东阳光,分居第61位和第84位。而湖北多家“老字号”医药企业更是“名落孙山”。

  曾在医药处干了多年的李斌,也曾参与过湖北医药产业规划的起草工作。他说,我省虽出台了医疗产业发展规划,但相应配套的产业扶持政策须加强。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