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次优选择成为“以药养医”保护伞

2008-11-04 10:15:28    来源:  作者:

  由全国33家医药行业协会会长联署的《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建议》已上交到医改协调小组,建议行政部门分离"管、办"职能。不过,对于废除"以药养医"的现实性,《建议》的主笔,北京康派特医药经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磊说"政府在公共卫生投入上的历史欠账,以及医疗机构改革的迟缓,都决定了相当长时间内'以药养医'还会继续存在下去。"(《第一财经日报》11月3日)

  行政部门分离“管、办”职能,是让医院挣脱过多行政束缚,消除主管部门裁判球员一体化的破局之举,自是33家医药行业协会会长建言重心。而废除“以药养医”,则将让全体民众告别以往过度商业化、惟利化的畸形医疗市场,在符合社会基础服务保障功能前提下的公共医疗体制下长久受益。可以说,一日不废除“以药养医”,则过于高昂的药品价格泡沫继续存在,民众不堪重负、既得利益者多方推卸的责任与权利倒挂怪状继续蔓延。

  可是,报道中废除“以药养医”暂难实现的论调,让民众倒抽一口冷气。如果仅仅将其视作某个专家或业界中人的一家之言,显然低估了“以药养医”长期形成的利益分配机制。如果政府不下定决心剪断职能机构、医院、医药生产及销售企业紧密捆绑起来的“灰色蛋糕”分配格局,那么改革还是遥遥无期。

  在未来的医改中,无论技术层面如何修正改进,历经多少次精英会谋、内部讨论,都无法忽视其根本价值指向,即彻底打破为行政部门利益、医院利益及药企利益服务的本位主义,回归民本为重的公共医疗服务功能。如果医改主导者总是向所谓的现实妥协、次优选择作为“以药养医”保护伞,回避改革走向的拐点抉择,再精心周到的微观举措都可能沦为空中楼阁。

  别让次优选择成为“以药养医”保护伞,医改主导者首先要跳出只计算政府投入的思维定式。诚然,“以药养医”的废除势必带来政府投入的增加,但由此引发的民生减负,更是一个天文数字。政府投入是静态计算的存量,而民生减负则是无法估算的变量。何况,政府完全可以通过政府扶持、税费减免及其他经济杠杆激励等手段,用较少成本换取改革推进。

  别让次优选择成为“以药养医”保护伞,医改主导者还应明白,“以药养医”是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现代医疗服务体系最大障碍。按照经济学基本的利益传导原理,“以药养医”在层层盘剥之后,其绝大多数收益都落到药企与医院手中,而随之带来的药价虚高、服务低劣及公共性丧失,更使得医疗行业的破除垄断、充分竞争、服务为上全然停滞不前。“以药养医”不除,新医改公平与效率并重的指导思想就无从落地。

  别让次优选择成为“以药养医”保护伞,是对历史积账的逐步清偿。长期以来国家投入不足、社会机制不健全,使得医疗负担严重超过国民实际承受力,与住房、教育成为“三座大山”。随着国家加大力度,开始建立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工城市医疗保障在内的全民保障平台,民众不再单一面对生老病死风险的制度屏障初现曙光。可是,“以药养医”的继续拖延,将让本就有限的国家投入与民众社保,在天价药的围堵中被消耗殆尽,全民医疗的国家保障被转移成以药(价)寻租者们的利益盛宴,从而导致改革最终难产!

  改革千难万险,终是华山一条道。医改主导者只有破釜沉舟,对“以药养医”进行治本手术,方能突破重重迷雾,走向增进民众福祉、还原公共保障机能、体现政府服务职能的光明之路。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