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发力监测药品出厂价 与中标价悬殊或被取消中标资格

2013-01-24 17:41:29    来源:  作者:

  药品出厂价与中标价相差悬殊 或被取消中标资格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发改委和物价局加强药品出厂价格调查和监测工作。通知指出,药品出厂价格与中标价格差距过大的,建议取消其中标资格。

  安邦咨询医药行业研究员边晨光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发改委此次新规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断绝药品流通中暗藏的利益链。目前药品的价格中,除了正常的生产成本之外,还需要打通包括招标办、医院领导、医生等多个利益环节。为了有足够利益进行分配,抬高药品的中标价格是药企的普遍做法,因为中标价格越高,和出厂价之间的差距越大,药品的操作空间就越大,药品的销量就会越好。

  河南省一家药品流通企业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表示,如果发改委的这一政策能够严格执行的话,估计做药品代理的自然人以及“走票”行为可能会慢慢消失,依托在药品黑色产业链上环节会减少一个利益环节。

  不过,记者采访的多位人士表示,药品价格是否能够因此而降低,结果恐怕仍有待观察。因为企业可以借提高药品的出厂价而作为应对之策。目前在药品的定价上,一部分是发改委定价,一部分是企业自主定价。对于后者企业可以通过增加研发成本、营销成本等方式提高药品的自主定价;而对于前者,定价机构要弄清楚药品真正的生产成本往往也很难。

  据据医药营销专家杨昌顺介绍,高开票、抬高药品的出厂价目前已经成为不少药企的应对之策。最近多家培训公司都专门开设了财务管理课程,很受企业关注。

  相关新闻:药品招投标怪象:中标价高过出厂价几十倍

  药品招投标怪象:

  中标价高过出厂价几十倍

  医院零售仍低于最高限价

  记者在进一步调查中发现, 药品中标价和医院零售价比出厂价高出几倍,甚至十几、二十倍的现象并非个例。国家出台药品招投标制度的初衷是为了抑制药价虚高,减轻患者负担,却被一些利益团体利用,成为推高药价的幕后黑手。

  那么, 一些地方药品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乱象和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

  据了解,从2001 年开始我国全面推行药品集中招标。同时,为了遏制药品虚高定价, 作为物价主管部门的发改委也为每一种药品都制定了最高零售价,并要求根据审定的中标价计算出来的医院零售价不得超过发改委制定的最高零售价。然而, 记者调查却发现了一个怪现象, 即使不少药品的中标价比出厂价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但是根据这样的中标价计算出来的医院零售价依然低于发改委公布的最高零售价。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 药品的最高零售价在业内被称为“天花板价”,目的是为了限制药价,防止药价虚高,但是现实情况是这个被称为“天花板价”的药品最高零售价与出厂价相比定得仍是高得离谱。以山东方明药业生产的2 毫升20 毫克的盐酸萘福泮注射液为例, 出厂价为每支0.32 元, 最高零售价被定35.9 元。

  那么,这个“天花板价”又是如何制定的呢? 记者多方联系价格主管部门,却同样没有得到正面回应, 这个问题成为继中标价之后的又一个巨大问号。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