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元药卖11元医改新政能让药降价吗?

2008-10-25 10:12:40    来源:  作者:

  2元的药卖11元 廉价药常断货

  医改新政能让药价降下来吗?嘉宾观点:强制医院使用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物,并对廉价药生产企业进行扶持,廉价药就不会断货,而且药价还能降下来

  本报记者 陈懿萍 谢丹 陈佳佳

  本期嘉宾

  陈先生 我省资深医政管理专家

  林先生 省卫生厅官员

  郑先生 福州某医药公司经理

  小 敏 医药代表

  小 林 中医学院附属某医院药房采购员

  本期话题:招标定点生产能让药价降下来吗?

  关注理由

  许多市民感到纳闷,几年前的便宜药,如今在药店买不到了。药价像吸了水的海绵,要挤掉水分很难。医改新方案提出,今后基本药物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减少中间环节,并统一制定零售价。这些政策实行后能否挤掉海绵中的水分?这一举措对患者、医院和医药生产、销售企业将带来什么影响?能否破解目前药品“环环收扣”的局面?

  药价揭秘

  中标价预留给医生的回扣

  药价虚高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药品从生产厂家到医院,再到患者手中,经过的环节越多,价格就拉得越高。昨日,从事医药代表工作多年的小敏向记者透露了医药营销的潜规则。

  据小敏介绍,克拉霉素的出厂价大约2元,中标价却达9.5元,到医院后加价15%,患者得掏11元买。2元到11元,5.5倍。可就是这样的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这样的倍数关系,厂家却不怎么赚钱,厂家的利润点在于一些特殊药品。

  某种特殊药品成本10元,中标价达45元,医院售价51.75元。中标价与成本之间的盈利并非厂家独揽。小敏说,医院卖出一盒此类药,医药公司提取中标价的5%,也就是2.25元;厂家返还15元让医药代表支配,一般情况下是医药代表提3元,给医生回扣12元。而克拉霉素9.5元的中标价中也预留了中标价的20%作为给医生的回扣。

  小敏介绍说,这种运作方式在业内是比较“合理”的。如果药品销售过程中多了几级代理营销环节,药品的价格就会被推得更高。

  小敏说,药品厂家非常重视“打通”医生,除了直接给回扣外,还会给医生送过节费、请他们去旅游等等。其中给医生的回扣被业内认为是不可动摇的产品“成本”。

  市场调查

  十几种廉价药福州断货

  患者买得起的药品断货,效果差不多的替代药却贵得让患者难以接受。日前,福州十几种临床常用的低价药品全线断货。

  福州吴先生的儿子日前被诊断患有白血病,急需一种名叫“环磷酰胺”的药。这是一种化疗用的基本药物,0.2克装的一盒才卖2.4元,以前临床经常用。但找了很多医院都没有药。

  “这种现象在临床上十分普遍。”药房采购员小林说,福州药品市场上一些比较廉价的药品已断货好久了,如头孢类抗菌药派拉西林针剂(一支0.6元)、抗肿瘤针剂“环磷酰胺”(一支两三元)、治疗精神类疾病的利福平(100片9元)等十几种药,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中标药。断货的这些药临床效果都不错。断货的原因是一些药品厂家不生产了,有生产的也是时有时无。

  “实在没办法只好用替代品,但这些替代品都比较贵。”福建中医学院附属某医院药房科有关负责人透露,相同药厂相同品种,非中标剂型的价格可能比中标药贵四五倍甚至数十倍。如一个药品厂家生产的同一种产品,中标药价0.6元,非中标的替代药却要22元。再如吴先生的儿子所需要的环磷酰胺,可替代的药品异环磷酰胺,市场价格高达200元/克左右。

  福建省立医院骨科一名医生透露,有些药品和中标的低价药没有什么区别,厂家只加了一味无关紧要的药方,就成了新药,价格比原来涨了10倍。如一种几元钱的胃药换了一个药名,价格就变成80多元。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