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疗应多关爱老年人

2008-08-28 10:36:06    来源:  作者:

  尽管有“黄泉路上无老少”的说法,但相对于生命力旺盛的年轻人,身处人生黄昏的老年人,病痛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人一老,浑身机器零件磨损程度就高,需要时时调养维护,如果不论毛病大小,总是到“大修厂”请名师巨匠诊治,撇开医疗资源浪费、通道拥堵不说,银子也得有富余。
 
  前些年闹得很凶的看病难、看病贵,除了医疗资源紧缺及分布不够科学外,社区医疗欠发达恐怕是主要原因之一。社区医疗系统的建立,得益最多的是老年人。

  细想一下,经济短缺时期的医疗资源好像并不比现在多,为什么看病似乎不算太难?除了医德医疗服务水平及人们的健康观念有所改变外,大概和人类平均寿命越来越高,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年轻人、中年人病痛较少,即使有个伤风感冒,大多自己用个小偏方或干脆挺一挺就过去了。即使要上医院,腿脚利落也不是难事。老年人就比较麻烦。高寿是好事,但病痛“青睐”老年人总是更多一些。过去无论城乡,人们多半聚族而居,七狼八虎一大家子,有个把病人要上医院,或背或抬都不在话下。如今人口流动频繁,家庭日趋小型化,空巢家庭、留守家庭、丁克家庭、单亲家庭越来越多,老年人也越来越孤独。每到秋冬、冬春之交,常可见病容满面的老爷子老太太拄着拐棍颤巍巍上下楼梯,对他们而言,自己到医院排队看病取药,简直就是一场大战役。其实大多数老年人也就是一些常规性、季节性的老年病、慢性病,如果社区有医疗系统,及时拿点药,打个针,输个液调理调理,多数情况下是用不着大费周折上医院的。

  为此,社区医疗系统首先应多多关注老年人,同时兼顾其他人群。重点服务人群明确后,还可建立社区医疗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生理、心理健康养生知识咨询及疫病防治普及活动。有条件的还可以开设家庭病房,对腿脚不便的老年病人提供电话预约上门服务。即使对进入大医院治疗的重点病人,社区医生作为“娘家人”也可提供就诊咨询并推荐医院和医生,在大病治疗和手术中对药价、手术植入器材价、住院费用等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督,必要时直接介入与医院协商交涉,这样可减少病人被无良医院和无良医生随意宰割的可能,对降低不必要的医疗费用起到一定的作用。当然,对社区医疗系统及医务人员的管理,也应依法进行。如今志愿者现象是热门,其实有心做志愿者,不见得非要到灾区、到奥运会、到贫困地区,在自己身边就行。比如做一个社区医疗志愿者,平时帮行动不便的孤寡老年病人跑跑腿,拿拿药,为急病老人抬抬担架,接送一下,都是积德行善的好事。

  有的地方考虑到不少老年人收入有限,以社区为单位,开设老年病人护理银行,开展老年人互助护理,也是不错的办法,但需要一定的机构组织指导进行,社区医疗系统正好是承担这一责任的最合适的机构。人口及家庭结构的变化,使不少身处天南海北的独生子女,需对4到8个老人尽到贴身的孝心,以致心有余而力不足。传统的家庭成员之间负全责养老送终既不太现实,也不可能尽善尽美。互助护理有助于老年人有尊严地度过人生最后一段时光。老年人健康时,在社区医疗系统指导下,加入互助护理银行多献爱心,有病时安享互助,体面地走向人生终点,从一定角度看,是老年人自己的私事,也是值得全社会关注的公事。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