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或将成为药价高的另一推手

2011-03-13 18:10:13    来源:  作者:

  医疗设备不必“超英赶美”

  全国政协医卫界别的小组讨论中,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看病贵”主要是药价高、检查费用高两方面。目前,基本药物制度已经实施,但多数医疗检查设备仍是进口,从而导致过度医疗等问题,成为目前“看病贵”的主因。他建议科技部门重点开展国产医疗设备的科研攻关项目。

  现在,走进任何一家医院,就医者都会很容易发现,医院设备更新换代快得很,不少都是进口产品。我们的医疗质量现在有没有追赶上欧美发达国家?这个答案可能谁都不敢回答。但在医疗设备的配备上,一些医院却是相当有底气的。因为他们大大小小的医疗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动不动就是“世界最先进水平”,他们的硬件的确可能已经足以媲美甚至是超过世界上一流的医疗机构。

  当然,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进口一些先进设备,这本身是件好事。但是,在医疗设备采购与配备这件事情上,作为公立医院,的确还需要量力而行,而不应过于着急向“国际水平”靠拢。

  可以看到,当下,不少医院根本不顾自身定位与经济能力,盲目向银行借贷巨款,负债进行“军备竞赛”。最终结果是,在强大的经济负担压力下,医院只能采取“掏”患者荷包,依靠发展营利性医疗服务,来收回投资成本。而过度盲目崇信先进医疗设备,又导致医生过于依赖检查设备,最后还有可能会降低医疗服务质量。有人就分析,为什么我们的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医生们的学历越来越高,现在的医生却越来越不会看病?这就很可能与医生过度依赖尖端技术设备,把疾病诊断全留给精密仪器有关。

  这位官员可能认为,出现这种现状与国产高精尖设备生产能力不足有关,所以他建议,科技部门组织人员进行专项研制这些仪器设备。但在笔者看来,医疗设备如此“超英赶美”,显然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比如,认为国货不行。一些大医院的管理者就直言 “国产货一律不用不买”,理由是“国产的质量不行”等,但这个结论并不是数据对比后得出的,而是从印象出发形成的一种习惯,以至于有的大医院99%%的设备都是进口货。所以,这个问题显然不是单单靠组织生产就可以解决的。

  作为公立医院,医疗机构本身有公益性的一面,这就决定了他们不能走那一种高投入、高收入的规模扩张之路,不能为了“赚钱”而盲目进行硬件改造,应该利用适宜的医学装备为公众提供适宜服务,而不是将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呈现给公众。这个问题要得到解决,政府卫生部门的规划与监管要到位,而不能只是满足于停留在“提建议”的角色。

  相关新闻:“医备竞赛”是以药养医的升级版

  广州市卫生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市第一季度人均门诊费涨至193元,引起民间热议,也引来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的关注。连续两日他发博文,直叹“想不到医疗费上涨这么快”,并称配套措施不跟进,各医院的设备竞赛将愈演愈烈,医疗费还将上涨。新医改不是开始了吗,怎么医疗费还飙升?广州市民感到困惑。廖副厅长的解释是:国家投入的3900亿元主要投在保障体系,还未投入到二、三级公立医院;其次是基本药物目录的推出是单项改革,没有从源头上把药价降下来。

  一直以来,医疗费用畸高的根源在于“以药养医”体制,药费的高昂推动医疗费用的高昂,譬如前不久湖南湘雅二医院的“暴利药”事件就是最好的注脚。但公众对廖副厅长提到的另一个问题却知之甚少:医院设备竞赛愈演愈烈,导致检查费在门诊费用中的比例越来越高。

  各大医院为什么不惜重金纷纷购进检查设备?这除了医疗需要之外,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利益驱动:在“以药养医”遭诟病的情况下,用升级版的“以技养医”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大量检查设备买来以后,不可能闲置,其结局只能是:不管是否需要,不断让患者接受检查。而由于医疗信息的不对称,患者只能是待宰的羔羊,为昂贵的检查费买单。正如报道中广州一个医生曝光的:“我们医院的核磁是全体医务人员集资买的,利息是每年10%。”―――结果可想而知:核磁检查成常规检查。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医院为了保住现有的市场与利润,大打“医备竞赛”不足为奇。可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我们很难给“医备竞赛”简单定性,毕竟购进新设备加大硬件投入,也是医疗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之一。如何遏制纯粹为了谋利的“医备竞赛”,是管理部门的新课题。

  “医备竞赛”还会推高医疗费

  广州第一季度人均门诊费涨至193元的报道不但引起民间热议,还引来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的关注。连续两日,廖新波发博文,直叹“预计不到医疗费上涨这么快”,并提出只降药费、配套措施不跟进,各医院的设备竞赛将愈演愈烈,医疗费还将上涨!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