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机制是改革关键点
时光荏苒,眨眼间医改方案实施2年了。尹佳感觉,尽管医生待遇问题没有触动,但其他问题有了进展。例如,她当年建议的药品阳光招标采购,现在已经付诸实践,为此她颇感欣慰。同时,医务人员的社会形象也有所改善,这要归功于媒体。“社会对于医生的看法这几年应该说开始好一点儿了,媒体论战也是好事,给了医生说话的机会。医生也应该敢于说话,告诉患者自己的难处,让患者知道原来医生是要靠卖药来生存的,原来看病贵是因为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高才这么贵的。争论后大家看清楚了,还是好医生多。病人对医生的误解其实也是体制造成的。”
尹佳的诉求和专家的研究殊途同归,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饶克勤认为,激励机制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节点,也是难点所在。当前,中国的医患关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乃至世界上最紧张的,这与公立医院曾经搞科室承包、任务分解、收费提成的激励机制关联密切。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去年两会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也直陈利弊,认为只有对医院和医务人员有正确评价,才能使他们主动参与医改。而使医务人员得到更合理的待遇,使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拿到应有的报酬,也是对医务人员正确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向总理说愿望
希望好医生不会越来越少
山东网友
我们是工作在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第一线的乡村医务工作者。多年来,我们对党和人民的卫生事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田间地头无不留下我们坚实的脚印,为基层卫生、防疫工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如今像我们这些工作在最基层的乡村医生面临着不公平的待遇,我们退休后,一无养老保险、二无土地可种,连最基本的生存保障都没有。我们要养家、要生存。望您在百忙之中过问一下,解除我们这些无助的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
广东网友
我长期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工作,深知要做好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举步艰难,我们面临着经费投入不足、工资收入分配不公平等问题。尤其是与城里医务人员工资收入相比真是天地之别,同样职称级别,城里医生每人每月领5000元至6000元,而我们只有区区1000多元。留不住人才,业务收入少,绝大多数单位没给医务人员买五险一金。我的愿望是:能给我们加点工资,解决后顾之忧,让我们有点盼头、有点幸福感!
江苏网友
我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乡镇卫生院工作,从事医技工作40年,我目前的工资只有档案工资的63%,扣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每月只拿1400多元。温总理,我们的愿望是早日实行药品零差价,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和实行绩效工资,提高我们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江西网友
我是一名护士,也是一位医生的妻子,期盼公立医院改革,改善一线医务人员待遇,在提倡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提高一线护理人员的待遇。对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实行阳光工资,与公务员一样。
陕西网友
请关注医疗改革中对医护人员的待遇和保护问题,医患矛盾突出、一线医生工作强度和待遇严重脱节,造成大量医疗人才的流失,医学这个专业没有错,错的是制度!
河北网友
我是一名县区级医院的医生,希望新的一年,我们的医生不再承受那么大的压力,希望付出和收入能够成正比(我工作17年,主治医师,月工资1300元),希望医患关系能够正常,彼此信任……
安徽网友
我是基层卫生人员,我院服务人口约2万人,管理及医护人员共9人,负责本片疾控、卫生监督、儿保、妇保、基本医疗、合作医疗等工作。医改后,我们的工作量比以前加大了,但我们的工资却更少了。我是负责疾控工作的,每天工作10小时~12小时,没有节假日,职称都是一路严格考出来的,月工资还不到1500元,我们的绩效工资是和教师差不多,但他们一年才工作200来天。和他们比较心里怎么也平衡不了。
北京网友
希望当医生的爱人能获得与他高强度、高压力工作相匹配的社会尊重和体面的收入。他每隔5天值1个48小时班。我劝他换个工作,但他难舍做医生的理想。他说:“无论怎样,我最先考虑的永远是病人,这是医生最起码的操守。”希望他这样的好医生不会越来越少,否则既是百姓的损失,也是国家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