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降价只是时间问题

2011-01-29 13:13:09    来源:  作者:

  肖永红称,抗生素在我国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很严重,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在100个住院病人中,使用抗生素的人数上限为30人,而我国却是70个人在用,比世卫组织最宽松的标准还要高出两倍多;就使用的剂量来说,100个住院病人每天用抗生素不应超过40份,但我国已达到了80份。 卫生部公布的统计年报显示,住院患者中,需要用抗生素治疗的比例在30%左右,但临床已经达到70%。

  不当使用抗生素的直接后果是耐药,以感染大肠杆菌的患者为例,如果是敏感菌导致,治疗仅需5000元,致死率为5%,但如果是耐药菌,死亡率将升至10%至15%,花费也将达到1.5万。更严重的后果则是容易导致超级细菌。因有效治愈“非典”而名扬海内外并广受尊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这种细菌的来源常常都是由于人们太多使用抗生素,特别是一般的感冒或流感。另一原因是用得(抗生素)不合适,这些细菌常是用比较高级的抗生素产生的。

  以上抗生素滥用现象已经严重危害人的生命健康,而归根结底是“利益”在作怪,在环环相扣的利益链条面前,患者的“健康”与“钱包”都成为待宰的羔羊。而如果抗菌药物管理办法制定成功,相应的利益链条有望被切断,以抗生素为主要来源的企业也将面临更深的“严冬”。

  哪些上市公司会受到影响?

  对于抗生素企业因“降价”和“整治”可能面临的业绩下降问题,记者采访了鲁抗医药(7.73,0.18,2.38%)、西南合成(13.08,0.45,3.56%)、华北制药(13.29,0.46,3.59%)和哈药股份等相关上市公司,但几乎所有公司都不愿面对这样的尴尬提问,以“不便回答”或者“领导不在”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然而对于以抗生素为主业的上市公司而言,回避并不意味着危机不存在。以鲁抗医药为例,作为内地四大抗生素生产基地之一,公司主导产品为青霉素类半合成药品,头孢类抗菌素等,受益于内部调整及抗生素产销两旺局面,公司业绩出现爆发性增长。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614%。但随着抗生素市场的逐步规范,公司的好景又能持续多长?

  此外,华北制药是国内最大的抗生素类医药产品生产基地,抗生素原料药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15%左右,粉针制剂的年生产能力达22亿支,居全国第一位。其中青霉素产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半合成青霉素及中间体产量居亚洲第一;链霉素产量居世界第一;粉针剂产量居亚洲第一。公司还投资20亿元头孢项目并于2010年9月29日投产,设计产能80亿元;再比如哈药股份,在公司的六大产品系列中,就包括生产抗生素原料药及粉针,其中主导产品头孢噻肟纳、头孢唑啉纳、氨苄西林纳等原料药产销量均居在全国第一位,青霉素纳原粉及粉针产销量居全国第二位。

  记者注意到,这些公司2010年的三季报业绩都显得格外亮丽,除鲁抗医药净利润增614%外,华北制药去年三季报业绩增长145%,哈药股份则增长了14%。随着国家对抗生素价格的控制以及市场监管的逐步加强,这些公司在今年的业绩能否延续此前的良好势头变成了一个前景堪忧的未知数。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