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价格疯长原因调查

2010-06-05 23:01:49    来源:  作者:

  今年云南全境大旱,当地政府曾将三七价格暴涨归因于气候造成的减产。

  对干旱造成的具体影响程度,文山县“七农(种植三七的农民)”张保民告诉记者,在正常的情况下,每亩栽种田地可收获160公斤三七,而旱情严重的话收成则为100公斤,减产幅度在30%左右。

  不过,张保民认为,相对于气候而言,土地因素对三七产量和栽种成本的影响更大。

  “三七是轮种药材,其中的周期是30年,也就是说种完这一轮要等到30年之后才能再种。”张保民说,现在可以种植三七的土地越来越少,自己的种植地在400公里以外的红河州,运输成本和人力成本增加不少。

  尽管有这些因素,但记者采访的所有收购厂商和药厂均表示,自然条件问题造成的减产不是三七近期价格暴涨的主要原因。

  “三七是三年生草本植物,干旱对幼苗的影响要等到2-3年之后才会显现,并不是影响去年上市药材价格的主要因素。”余育启表示。李俊则认为,干旱远被外界夸大,“气候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大约只有20%左右。”

  大户影响

  在云南文山的三七药材收购行业,早在年前便传出“广东大户囤货惜售”的消息。而在大旱等题材的不断刺激之下,市场恐慌心理也终于形成。

  “有些老牌的外地商家和药企,利用手中充足的资金实力,很早就开始暗中收购三七,囤货待涨。”一名当地不愿透露身份的药材收购商表示,等到正常收购季到来之后,中小经销商发现,从七农那里已经收不到三七了。

  这名药商告诉记者,等到各地厂商纷纷求货时,大户会以高于当时市场价的价格水平大肆发布采购消息,造成市场供应紧张的假象;待到市场恐慌预期形成之后,他们再抬高售价,狠赚一笔。

  如此自买自卖的循环,很快就能将三七价格脱离供需基本面,变得有价无市。当中小流通商和厂商的仓库里开始囤积三七时,大户已悄然在高位套现。

  “在4、5月的价格最高的时候,60%以上的价格成分都是大户制造的水分。”这位药商无奈地说。

  业内人士认为,三七属于产量规模不大的药材品种,文山州产量又占全国三七总产量的90%以上,极容易被大药企左右,一个亿的资金便可以左右这个市场。而随着记者的深入调查和市场的逐渐明晰,三七大户亦渐次浮出水面。

  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文山县关于三七产业发展的内部总结材料显示:“2009年,为使三七价格真实反映三七价值,保护七农利益,经过文山金华信三七专业合作社的牵线搭桥,康美药业公司力排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投入大额资金参与经营文山三七原料,使三七价格创下历史新高。”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