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同地不一定同价

2009-06-27 14:11:24    来源:  作者:

  药品同地不同价,谁之过?

  暴利?药品同地不同价

  近日,南京一位市民张女士由于长年头疼,拿着医生的处方,到药店购疏通血管的药品血塞通,令她没想到的是,同厂家同品名同规格的血塞通,在南京多家药店里,竟分别卖到4.6元、5.6元、5.8元等等,最高的甚至卖到了16元,而且这些药品的批文、药盒、包装上看,都是一模一样的。药店的工作人员也称,他们的药完全是一样的,不存在假药的可能。

  对此,物价局称药品出售价格只要没超过最高限价即为合法,一时间网友议论纷纷,舆论矛头大都指向药店,谴责药品暴利……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药店喊冤:谁不想平价?

  “我们当然也想卖便宜点儿,吸引更多顾客,但通过正规进货渠道的成本根本无法卖到那种低价。”

  谈到同地或异地的药品价格差,东莞某连锁药店经理江先生显得很无奈,“现在药店到处都打价格战,随着互联网发展,药品的价格也开始透明化,好多顾客还问我们店员为什么XX药在某省市只卖多少多少,为何在这里卖得比那边贵?我只能说,由于药品的经销商在各地投入的营销成本不同,因此相应的给药店的进货价也不同,药店在出售药品的时候,由于成本的原因,自然会出现异地异价的情况。”

  至于上面所提到的药品同地不同价的情况,江先生说,这里边的原因就更加复杂了。

  窜货:市场混乱之祸

  “各地的药品招标不一,定价也不一,厂商地区供货价也不一,地区差异就产生了,有了地区差异,窜货也就出现了。”

  所谓窜货,就是指药品销售网络中的公司分支机构或中间商受利益驱动,把所经销的产品跨区域销售,造成市场倾轧、价格混乱,严重影响厂商声誉的恶性营销现象。江先生说,一个地区的药品价格高,最直接的原因之一是药品招标,药品要进医院,整个过程需要的成本不小,当地的经销商自然要把这些成本和利润都算进去,价格肯定要高一些。但是外地窜货过来的这些都没投入,当然能低价往外卖,而且一样赚钱。

  “有些药店通过这些外地窜货的渠道进了药品,进价本来就很低,在跟其他药店赚取相同利润的情况下,自然能卖的比其他药店便宜,于是药品同地不同价的情况就出现了。由于价格战,其他一些药店只好拼命压缩自己的利润,把价格调低,于是地区的市场价格便开始混乱起来。”

  当然,由于窜货过来的药品一般是没有发票的,而且有些药品包装在条码等一些地方也带有地区标志,所以进了窜货药品的药店经常也是将其偷偷掺在正规进货的药品里卖,如果遇上药监部门检查发现药品没有相应发票,也会将其没收,但对于整个市场来说,这种监控只是杯水车薪。

  无奈:防止窜货只能靠职业道德

  “现在要防止窜货,可以说,只能靠药品中间商的职业道德。”

  虽然大厂家一般有地区保护的政策,但是一些中小厂家对这方面的监管并不多,导致窜货问题颇为严重,“厂商一般只管药品能卖出去就好,中间商怎么卖他们并不太管”,江先生说,药监部门也只是管一下药品的发票问题,区域限制什么的也跟他们没有关系,可以说,约束窜货的机构和规定都是没有的,唯一的约束仅仅是中间商的职业道德。

  链接:同样的药为何医院与药房价格不同

  市民沈大爷向本报反映他最近碰到的一件烦恼心事:同样的一种药品,同样的厂家生产的药品,医院的价格上调3倍,但是药房的价格却只是医院的四分之一,为什么会相差那么大?

  6月初,沈大爷陪妻子毛大妈去县中心医院的内分泌科就诊,医生配了一些药给他们,其中有4盒是名为盐酸二甲双胍片的药品,在收费单上打出的价格是每盒价格为9元。这让沈大爷十分诧异,因为毛大妈长期服用这个药品,一直价格在3元左右,怎么突然一下子价格上调了那么多?回到家,毛大妈找到了1月份在中心医院配药后的一张收费单,同样的4盒盐酸二甲双胍片,价格是12.8元。“每盒相差那么多,我觉得这不太可能,因为我服用该药已经很多年,期间也有过调价,但是都是几毛钱上下。”毛大妈说。于是沈大爷就来到医院的药房询问,药剂科有关人员说该药品从5月份开始调价的。

  本来事情也就过去了,但是6月15日,沈大爷在华联大药房购买药品时,看到同样的盐酸二甲双胍片价格只要2.5元,沈大爷感到十分疑惑,不是调价了吗?怎么药房没有调整呢?医院和药房的价格怎么会差那么多?

  记者采访了县中心医院有关人士,药剂科的一位相关负责人说,为了鼓励使用廉价药品,在5月20日,浙江省出台了关于廉价药品医院可按零售价进行销售的文件,而盐酸二甲双胍片这种廉价药品的零售价为9元,这是物价部门认定的,从5月20日开始,浙江省所有的县级以上医院把该药品都定价为9元。县中心医院的药品价格和全省县级医院的药品价格一致,并没有自主权,也不是私自定价。药房属于经营性,所以不一定都是同步调价,价格不相同也是正常现象。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