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医药商业公司如何因势导利

2009-06-25 09:35:24    来源:  作者:

  新形势下,中小商业公司路在何方?

  中小型医药商业公司将无缘药品配送,这不仅是新医改的制度安排和行业共识,更是生产流通企业关注的焦点。有专家断言:多数中小型医药公司也许不会死在竞争惨烈的今天、明天,但最终将被淘汰。  
     
  卫生部等六部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集采购新规)中,中标企业药品配送只能委托一次的规定,以及即将出台的新版GSP规范将提高医药商业的门槛等,将促使医药流通业重新洗牌,同时也意味着中小型医药公司的生存之路将越来越窄。  
     
  笔者记得,广东省药品集中采购2007年执行“两票制”时,就进行过中小型医药公司生与死的讨论。两年过去了,结局并非完全像当初讨论中预测的那样,中小型医药公司集体被淘汰的局面并没有出现。审视广东省中小型医药公司的应对思路,也许可以给新医改下中小型医药公司提供一些生的思路。   
     
  嫁入“豪门”  
     
  国药控股一致药业在两广地区展开系列收购行动,“布局珠三角二线城市,打造国药控股南方销售平台”。这是新医改后的新一轮“圈地运动”。美国、日本药品商业的市场集中度达到90%以上,而我国目前不到20%,所以,提高商业的集中度、进一步压缩药品流通环节、提高配送企业的进入门槛、商业公司主要行使物流配送功能的转型等,都是新医改的目标。为了顺应新医改的要求,更好地生存、发展,全国性的大型医药商业企业和区域龙头早已开始开疆扩土、连点成线、连线成网,力求使自己的配送网络覆盖到每个区域,包括每个市县的医疗终端。通常,他们采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自建系统;二是通过收购、合资、合作,来弥补现有渠道的不足。在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家三级医药保障体系,现已演化成“区域化的企业内部扁平的三级配送网络”。  
     
  新医改方案明确指出,“推动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兼并重组,发展统一配送,实现规模经营;鼓励零售药店发展连锁经营。”中小型医药公司不具备现代物流的能力,按照此政策无疑已被排除在统一配送的“蛋糕”之外,如果能够找个“好婆家”,利用大型医药商业公司的品牌,背靠大树,成为大物流区域性的基层配送中心或地区分销商,则是拥有区域优势的医药公司的最佳选择。最近,很多省份为加快区域医药产业的发展,大力推进医药企业联合、重组、兼并,广东省药品监管部门出台18项举措,鼓励生产、流通企业整合,优化业态结构,像一致集团这样的企业已经走到了前头。  
     
  那么,哪些企业可以成为中小型医药公司的“婆家”?分析我国医药商业的市场格局,笔者认为,今后成为药品统一配送主力的将是区域性的龙头企业。而目前的龙头企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广州医药、南京医药、北京医药等为主流的高端医院配送型;另一类是以九州通等新型民营商业企业为代表的城乡、社区终端的低端市场配送型。这两类企业差异很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企业同时在这两大领域都具有优势。而新医改要求的现代物流配送企业不仅要能够完成高端市场的配送,而且要完成低端市场的覆盖,尤其是对基本药物的配送。因此,上述两类企业都需要进行网络的完善和补充。而目前拥有区、县低端市场或部分高端医院网络,具有产品销售和配送能力的中小型医药公司,将成为“婆家们”的首选。当然,这些中小型公司也必须加强管理、提高水平,把持住自己的资源,否则不但找不到“婆家”,还会被挤出市场。  
     
  横向联姻  
     
  很多中小型医药公司经过多年的市场磨练,形成了独特的性格,他们不愿意向龙头企业低头,因此,自发、横向的联姻、联合顺势而生。这些联合体有不同区域的公司联合,也有区域内商业企业的联合,如四川省以科伦为首的“四川物流协作联盟”,“PTO药品采购联盟”、 “全程平价联盟”,广东省实行“挂网”招标后,18家商业公司组成了“广东省医药商业联盟”,10家商业公司成立了“广东医药流通联合体”。联合体共同争取资格,肩负一级配送的职责,扩大了配送范围。笔者认为,随着新医改和招标采购的进一步推进,类似的联盟和联合体将会越来越多。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抱团取暖只是暂时的解决方法,联合体的有效性还有待时间的考验。如果机制上有缺陷,合而分、分而合,将成为必然。更何况,在即将出台的新版GSP中,对于未来的商业配送提出了新的要求,如要求仓储的面积,要求设备自动化、数据管理电子化、终端管理标准化等,不具备这些特征,将不能归入现代物流经营企业的范畴,联合体最终能否达到上述标准或何时达到,决定了这种联姻方式的存在时限。宁夏、黑龙江等地邮政等专业物流公司的介入,似乎对目前难以达标的联合体孕育着希望,联姻第三方物流,或许可以使“取暖的温度”更高一些。  
     
  下游延伸  
     
  广东某医药公司的总经理日前与笔者交流了他的生意经。面对越来越狭窄的生存空间,该公司选择了向下游延伸。2008年,该公司集资进行了区域药店的收购,共收购30余家,并争取医保定点,从而使自己成为区域内药店网络最全、覆盖最广的医药公司。这位总经理称,不论市场如何变,只要拥有小区域的绝对优势,就可以进退自如,或自己发展,或与别人合作。也许这样的思路对中小型企业会有所启发。据了解,中小型医药公司中,有托管社区、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诊所的,有合作、入股民营医院的,有转型进行医院设备投放的,也有转行经营保健品、耗材、试剂的,总之是围着以前下游的客户资源进行延伸,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中小型医药公司的身影。在向下游的延伸中,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也难以预测未来怎样,但是至少有一点是确定的,就是中小型企业不能坐以待毙,要全力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生存方式。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