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流感需要持久作战,提高警惕

2009-06-08 13:05:22    来源:  作者:

  甲型流感反季传播超预期 专家呼吁克服防范疲劳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近日指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反季节传播能力超出预期,防控甲型H1N1流感是一场“持久战”,每个人都要克服对甲型H1N1流感的“防范疲劳”。

  “北半球疫情没有因为入夏而根本缓解,甲型H1N1病毒的反季节传播能力的确超出了很多科学家的预期。”曾光说,目前中国的病例绝大部分为输入性病例,反映了病毒正在疫情输出国广泛传播,传入其他国家的机会越来越多。这种跨国传播的现象是历次大流感流行的通常模式,这次有别于以前的仅仅是由于各国加强了流感监测,能够不断发现输入性病例并予以控制。

  曾光指出,发生输入性病例后往往会发生二代病例。这是因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人群对其普遍缺乏免疫力,容易引起人际间的传播。“目前中国在发现和控制输入性病例和减少二代病例方面显示了强大的监测和预防控制能力,大大降低了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速度,使中国处于有利的防治形势。”

  但他同时指出,世卫组织公布的一些数据显示,季节性流感的续发率在10%-15%之间,而甲型H1N1流感的续发率在22%-23%之间,其传染性强于季节性流感。同时,由于甲型H1N1流感病例在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还有一部分感染者症状轻微甚至不发热却可以起到传染源的作用,因此每个国家都有可能突然发现本土传播,中国也难以例外,对此中国也已有对策。

  曾光说,目前还难以判断是否会出现全国较大范围病毒的持续人际间传播和基于社区水平的流行和暴发。防控甲型H1N1流感是一场“持久战”,每个人都要克服对甲型H1N1流感的“防范疲劳”。

  链接:我国中老年人群维生素D严重缺乏

  新华网上海6月7日电,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林旭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最新发现,我国中老年人群血液维生素D整体水平较低,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分别占69.2%和24.4%,而维生素D充足的个体仅占6.4%。

  这项研究通过分析“中国老龄人口营养健康状况”项目的人群样本,首次在我国乃至亚洲人群中对维生素D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开展研究。研究成果报告最近在美国临床糖尿病权威杂志《糖尿病护理》在线发表,引起了国际同行的极大关注。

  此次研究还有两项重要发现。一是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液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群,维生素D水平最低组比最高组罹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增加了50%,同时维生素D水平的降低还与代谢综合征的各项指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显著相关。二是在超重肥胖人群中若维生素D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呈显著负相关。这一发现提示了维生素D缺乏可能在超重肥胖人群的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代谢性异常中起着重要作用。

  维生素D是一种固醇类衍生物,除了调节体内钙、磷代谢和平衡,维持骨骼健康等功能外,近几年国外研究发现,不仅骨组织,许多其他组织或细胞如胰岛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脂肪组织等都能表达维生素D受体及其活化酶(1α-羟化酶),因而探讨维生素D的新功能已成为近几年的国际研究热点。

  一些在发达国家进行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在人群中非常普遍,而且维生素D缺乏与血糖异常、胰岛素抵抗和高血压直接相关,能显著增加罹患代谢综合征、Ⅱ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目前欧美一些科研机构正通过大型人群干预,对维生素D预防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此前的研究还发现,维生素D的代谢会受到种族因素影响。林旭介绍,在本项目的一系列研究已证实了我国汉族人群在肥胖和Ⅱ型糖尿病易感基因结构和与疾病的关联,以及代谢表型方面与西方人群存在差异。事实上,人体内的绝大多数维生素D可以通过日照产生。由于中国人的膳食中缺乏富含维生素D食物如深海鱼类,而且不像美国等西方国家那样有维生素D强化牛奶等食物;加上现代人接触阳光和户外活动的机会大大减少。因而,诸多因素都有可能增加我国居民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尤其在北方高纬度日照相对少的地区。我国需要加强人群维生素D状况研究,除了鼓励增加户外活动的同时,在必要时考虑改善食物中的维生素D含量。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