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加价”对医药产业结构调整是难得的机遇

2009-03-06 11:48:07    来源:  作者:

  卫生部在2009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出,3年内逐步取消公立医院15%的药价加成。与此同时,继广东省在深圳、韶关、湛江3市试点之后,“零加价”开始在天津、江西、青海等省市的公立医院着手进行。笔者认为,“零加价”一旦全面推行,对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将是难得的机遇。
 
  众所周知,我国医药产业是一个集中度低,一度小、散、乱比较严重的行业。目前共有4000多家生产企业,且大多为中小药厂。它们生产结构相同,产品种类趋同,生产模式相似。如六味地黄丸在全国就有1000多家药厂在生产,低水平重复发展可见一斑。这种产业结构所带来的后果一是产能过剩,二是产品竞争力不强。因此,企业想要把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大多数只能走高定价、高回扣之路。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国家在治理药价虚高方面,无论使用的是强行降价的行政手段,还是平价连锁药店的市场竞争手段,都未能达到企业的重组与规模的扩大。而我国其他产业大多数都是通过价格竞争来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如家电行业。那么,是什么因素造成在其他行业屡试不爽的招式,在医药产业中失灵了呢?
 
  在笔者看来,这与两大因素有关:一是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机制,使得高定价、高回扣的营销手段大行其道。医院药品加价15%销售本来是国家为对医院财政补贴不足,实行的权宜之策,却变成了医院盈利的手段,价格越高的药品医院越愿意进,其结果是坑害了消费者。二是医院药品加价15%销售激发了药厂为获得医院的订单而通过各种手段提高药价的冲动。具体表现是2005年前,新药审批过多过滥。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药厂,通过给药品改包装、剂型、添加辅料等方式,重新申请新药,获取高定价,从而回避降价。这也是价格一降“老药”就没的原因。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营销模式,它造成的后果就是:企业生产品种越少越好,规模越小越好。因为品种少,就易替换、易重新包装,经营的永远是高价的“新药”。规模小则好掉头,包袱轻。这就造成医药产业结构调整难以进行,甚至迫使一些大型企业也化整为零。
 
  2005年后,药监部门进行了整顿调整,药品审批越来越严格,企业通过新药审批变相提高药价的营销模式难以为继。但医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产业集中度不高的现象依然严重,这与改革的力度不够不无关系。
 
  可以说,医和药是一对孪生兄弟,医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医疗机构的改革;医疗机构的发展,也离不开医药产业的支持。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有人说,新医改的实施将使医药产业步入“十年黄金”的发展期,因为随着政府主导“挂网招标”制度和取消医院15%药品加价率,《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颁布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医药产业将转变小、散、乱的格局,走向以普药为核心产品的规模化发展之路。药厂的数量会大量减少,能够在巿场上驰骋的不再是中小药厂,而是品牌化、规模化的大型药企。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既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又便于巿场的监管,更有利于药企效益的提高。
 
  目前人们最关注的是,医院取消15%的药品加价,补偿机制如何到位。业内人士指出,取消医院15%的药品加价,必须建立在整个医疗体系重建的基础上。这是个庞大的工程,它需要许多相关的配套政策和实施方案。也就是说,政策的实施将有一个缓冲期。在这个缓冲期,医药产业将呈现出“大企业渐入佳境,小企业仍然活跃”的局面。我们相信,既然国家已经把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两大民生工程之一,并投入了8500亿元的资金,医和药这对孪生兄弟的“归位”,与人们理想的距离也将越来越近。

链接“零加价”来了,医药行业咋办?

  卫生部在2009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发布消息,3年内逐步取消公立医院15%的药价加成(以下简称“零加价”)。与此同时,继广东省在深圳、韶关、湛江3市试点之后,“零加价”政策也开始在天津、江西、青海等若干个省、市、地区的公立医院中着手推行。

  “‘零加价’一旦全面推行,将对整个医药行业产生深远影响,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的就是药品零售行业,全国34多万家药店将彻底洗牌。”一位业内人士说出了很多企业的担忧。

  药厂:利润率不受直接影响

  “医院对药品的采购需要通过招标环节,而招标采购实际上就是在一次次地对药品进行压价、降价。因为招标有规定:药品招标的价格不得高于上次中标的价格。这就表明,不论医院对药品的加价是15%还是零,医药企业的利润率都不会受到直接影响。”先声药业政策事务部总经理罗兴洪表示,对于生产低价格药品的企业来说,‘零加价’的影响不会太大。“国家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也许对于一些低端药、普药来说销量会有所上升。但是由于生产低端药、普药的企业数量众多,因此对于单个药厂来说,销量也不会有明显的上升。此外,医生一般都有一个用药习惯,比如他平时用惯了某种药品,他不会因为医院的政策而放弃高价药品,而用他不熟悉的低价药品,因此,同品种不同品牌的药品的销售量也不会产生剧烈变化。”

  业内资深人士、北京百思力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恒则表示,目前公立医院的药价虽然对外宣称是在批发价的基础上顺加15%,但在实际操作中几乎没有任何药品是以批发价被医院采购的,而是在批发价的基础上再打折扣进行供应,即业内所称的“扣率”,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而实行“零加价”后,谁能保证医院不会将在药品上失去的利润从药企身上找回来——原本打8折的,现在打7折,进一步压缩药企的利润空间?如此看来,药企还需要在成本控制方面下更多的功夫。

  药店:加速行业洗牌

  “公立医院药品‘零加价’一旦全面推行,将对全国34多万家零售药店形成很大的冲击。”王恒说,基础医疗卫生机构享受免税和财政补贴政策,与之相较,药店却要“一切都自己扛”——独立承担一切经营成本,还要缴税,却没有任何补贴。药店若想生存,必定要以高于成本价的价格销售。而当零售药店里药品的价格不得不高于基础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价格时,将会有很大一部分药店难逃关门大吉的命运,因此,药品零售行业将会面临一场彻底的洗牌。

  “但是,药店也有社区医院不能替代的优势,比如品种更为丰富齐全、网点多、方便快捷等等。而去医院即使是看个感冒之类的小病,也得经历排队、挂号、交费、取药等环节。相比之下,即使药店的药品价格贵一点,很多人也是接受的。就像超市一样,大卖场的东西最便宜,顾客也多;家门口的小卖部东西是贵了点,可生意也不差。”王恒认为,药店自有其生存空间。“另一方面,现在老百姓自我诊疗的意识和能力越来越强了,很多小毛病直接就能在药店买药解决,而无需去医院。这对于药店的发展是有利的。”

  “‘零加价’对于药店来说肯定是一个负面消息,但是目前影响还没有显现。”北京金象大药房董事长徐军表示,今后的影响肯定会大幅度增加。“事实上,北京的药店还没有和医保真正衔接起来。而在某些城市,尤其是那些可直接刷医保卡的药店,危机感会更强烈。此外,任何政策的推行都会有一段缓冲期,药店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寻找应对措施。危机之中也蕴含着机遇,当一部分药店退出市场的时候,也是另一部分药店加速发展的良好时机。”

  于明德:细则未出台,实施仍存疑

  “‘零加价’对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难题有积极意义,但是必须建立在整个医疗体系重建的基础上。”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说,目前与“零加价”相关的配套政策、方案等均未出台,到底如何实施还是个疑问,所以将会对医药行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目前还难下定论。

  于明德针对‘零加价’提出了若干问题:公立医院药品‘零加价’是对所有的药品都实行零加价,还是只对基本药物目录里的药物实行?医保目录和非医保目录的药物是否有区别?在社区卫生机构和三甲医院里都一样推行吗?医院失去了药品利润这块主要的经济来源,政府通过什么手段使其运营下去……于明德说:“补贴是一个无底洞,政府不可能无限制地投入资金。惟一的方法是在政府主导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医院之间引入竞争。预付费机制也好,医药分开也好,总之需要有相关政策的配合,否则‘零加价’不可能推行下去。”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