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成礼品店:天价保健品当道

2008-10-16 11:12:31    来源:  作者:

  同仁堂里的高档保健品,是由其子公司“同仁堂健康药业”生产的,它定位就是专营中高档保健品,面向中高档人群的。据称,短短几年时间,健康药业采取“店中店”经营模式,在燕莎、赛特、王府井等各大高档商场扎根,触角还伸向了各连锁店。尽管2004年才成立,但同仁堂健康药业已经在整个集团分公司里利润排第三了,眼看就要赶上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这两大传统阵地。”进入保健品领域是同仁堂的发展战略,但卖保健品并不等于就不卖中药了。”姜晓东说。

  但老百姓对此似乎并不买账,把同仁堂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药品品牌和诸多贵得吓人的保健品放在一起,心理上总难以接受。“卖高档东西是赚钱,可是,同仁堂总该给百姓留点儿地方吧。毕竟能天天吃人参鹿茸的人是少数,多数人还是需要那些便宜的常用药。如果都没有药了,同仁堂还能叫药店?”张奶奶的话也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对于同仁堂进军保健品领域,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科晁恩祥教授表示忧虑,他说:“同仁堂不是靠保健品起家的,是靠药起家的,就该踏踏实实地做药。现在同仁堂药店的商业气息太重,有损人气,有损品牌。”

  对此,北京资深药品营销专家王恒则认为,同仁堂进入保健品领域应该说是件好事。保健品面向的是亚健康人群及年老体弱者,市场需求量极大。并且,从营销的角度看,商家开发高端产品能带动低端产品向上发展。但同仁堂做保健品要注意风险,因为老百姓对同仁堂的认知是“百年老药”,就是疗效好、品质高的药品,而如今很多保健品营销不规范,“保健品”三个字在老百姓眼中的形象并不好,所以如果做不好就会把整体形象往下拉。

  企业要担负社会责任

  其实,在这个消费者不愿意看到的转型中,同仁堂也有自己的无奈。首先,首选中药的人越来越少了。在同仁堂崇文门药店,高扬经理指着柜台里的“小儿止泻安颗粒”、小儿化食用的“一捻金”等药说,“这些一天卖不出几盒,根本不挣钱。”现在年轻夫妇带孩子看病往往直奔西医儿科,只有少数老人会来买这些老药。其次,原材料上涨给企业带来巨大压力。2005—2006年间1000多元一斤的川贝涨到2000多;仅这一项成本就增加了一倍;十几年前,入野生犀牛角的安宫牛黄丸标价50元一粒,现在药丸即使用水牛角浓缩粉代替,也需350元一粒……这些上涨的成本,如果企业完全自己消化,势必会大幅影响盈利甚至亏本,如果把这些钱涨在药价里,买的人就会少很多了。最后,同仁堂成药种类多,各个兼顾,总体利润就会受损。目前成药一共400多种,为了保证市场供应每种都要生产。姜晓东说:“人家天士力集中力量做丹参滴丸,一个药一年卖10亿元,这在同仁堂是不可能的。”

  不过,晁恩祥表示,原先很多儿科传统的小药都找不到了,说是不赚钱,但过去同仁堂也不是所有药都赚钱啊,企业就该负担起这样的社会责任。“很多药,同仁堂再不做,还能指望谁做啊?”

  王恒则建议,老品牌进入新领域,最好另创一个差异化的品牌,并在经营上剥离开,否则可能影响老牌子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并且,可以明明白白告诉消费者哪个是“同仁堂”,哪个是“同仁堂健康药业”,以免大家有“走错了门”的感觉。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