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价格涨了 质量下降隐患也来了

2011-08-16 09:04:57    来源:  作者:

  在北京百峰堂平价大药房,中草药柜台的药剂师小李苦笑着对记者说,他在药店干了五六年了,对于药价如此涨势还真的缺乏思想准备。就拿太子参来说吧,其产地主要在贵州省。由于西南大旱和人为因素,比如囤积和炒作,与2009年相比,其价格已经翻了20多倍。原先批发价大概在30元/公斤,而现价已经涨到了650元/公斤,可谓天价。

  再比如党参,同样由于囤积炒作等人为因素,2009年的批发价只不过20多元/公斤,现价已飙升至170元/公斤,零售价则达到280元/公斤。小李说,对于一般药店来说,至少需保证30%的利润,否则无法经营下去。水涨船高,既然批发价涨了,零售价也不得不跟着涨。但目前的确是涨得太多了,让一些老顾客都难以接受了。

  小李坦率地对记者表示,政府出台的“三限”政策,其实针对的就是中间商囤积炒作,虽然药材价格猛涨,但药厂并没有获得多少利润,钱都被中间商用囤积炒作的手法赚走了。

  六大因素推高药材价格 埋下中药质量下降隐患

  从2009年开始的国内中药材行情已经历四轮暴涨。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中药材天地网7月中药材市场价格“综合200指数”收于2706.96点,而8月11日的价格指数为2688点,虽有回落,但仍在高点附近徘徊。

  “中药材涨价,饮片企业、中成药企业成本压力明显加大,已经引起国务院及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改委会同商务部、卫生部、药监局、中国中药协会共同组成4个调研组,深入江西、贵州、云南、河北、河南、安徽、四川、浙江、甘肃等地,已对中药材价格情况开展了调研,中国中药协会参加了全程调研。”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常用中药材品种几乎全线上扬”

  参加了多地调研的中国中药协会秘书长王桂华对记者说,2009年以来,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涨价品种多,涨幅大。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常用中药材品种几乎全线上扬。主要上涨品种有三七、板蓝根、山茱萸、牡丹皮、茯苓、太子参、麦冬、栀子、党参、红花、白前、枳壳、车前子、金银花、山银花、冬虫夏草、水蛭、重楼、白及、防己、半夏、人参、川贝母、桔梗等。

  据江西樟树中药材市场反映,2010年当地野生粉防己从每千克13元涨到40多元。江西预计采挖了两年的用量,资源需要3~5年才能恢复。如果不加强管理,停止采挖,也许很难恢复,并使其陷入资源越少,价格越涨,越涨越挖,越挖越涨,直至资源濒危,无药可用的危险局面!

  随着整体物价水平的全面上涨,药农种植药材的成本也越来越大,包括劳动力成本、农药化肥成本、种子种苗成本等。以贵州省施秉县太子参为例,劳动力成本由每人每天20~30元涨到现在的50~80元,每亩地用工需要2000元;种子涨到了每千克160元,每亩地需要40千克合6400元;土地租金也涨到每亩300~500元;化肥每亩需要500元。

  同时,中药材产量受自然灾害影响而减少。还是以贵州省施秉县太子参为例,2009年由于冰雪冷冻灾害,太子参产量由1300~1400吨减少至700~800吨;2010年遭遇四个半月的干旱,产量再次减少约40%。

  六大因素叠加效应推高药材价格

  王桂华告诉记者,“今年6月,4个调研组针对价格涨幅居前的三七、太子参、党参、麦冬、板蓝根、胖大海等重点品种涨价情况做了专题调研并进行了分析。我感觉到,中药材涨价,决不是某个因素单独作用的结果,而是多方面因素相互叠加效应的体现。”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