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药品价格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2011-02-22 17:25:58    来源:  作者:

  家发改委主管医药价格的官员2010年7月27日在“第二届中国最具竞争力医药上市公司20强”论坛上表示,《国家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已经出台了征求意见稿,将加快行业整合。

  该官员表示,目前《管理办法》已经出台了征求意见稿,只有当制药企业及普通百姓等多方认可,形成共识后才能出台。

  “现在这个时期已经到了通过各种政策相互配合,来导致产业整合的时候,政策必须逐步收紧,才能加快企业的整合。”上述官员表示。

  该官员并表示,未来在价格管理方面,将会让医药企业的期间费用率和销售利润率能够互相借用。这一做法将极大鼓励规模型企业继续做大做强。

  对于企业运营的各种费率的控制,则被业内认为是国家发改委进一步加强药品价格管理的主要措施。

  不科学药品价格政策导致市场竞争机制完全失灵

  近期,针对《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收集了行业内相关企业及专业人士的意见与建议。业界普遍反映目前市场政策环境下,两类医药企业发展相对较好:一类是药品价格虚高型,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可以给医生、医疗机构、招标采购部门等相关环节高额回扣的企业,其产品主要销售在二甲以上的医疗机构,因对患者的过度用药、不合理用药使这类企业赢得可观的市场份额与效益;另一类是药品价格虚低型,其他药企无法与之进行价格竞争,其产品主要销售在基层市场,消费对象为处于弱势群体的社会底层百姓,即使产品有质量隐患对患者造成伤害,这类消费者大多也基本无力无法申诉。相反,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政策、质量标准等相关政策的规范企业,生存状况却不容乐观,发展越发艰难。

  我们认为:以上现象是国家相关部门不愿意看到的,也是急需政府出台相关产业政策,来纠正扭曲的医药市场的重要因素。药品价格政策是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本次药品价格政策出台,根本目的是遏制药价虚高、解决百姓看病贵等问题。价格主管部门希望通过加强药价管制来抑制药价上涨、控制药费支出的初衷是好的。然而,近几年多达二十多次的药品降价行动,并没有实现扭转药费支出快速上涨趋势的政策意图。事实上,政府的药价管制已经使得价格竞争机制完全失灵,导致中国的医药工商行业无法实现优胜劣汰,效率高、质量好、成本低的企业无法通过公平竞争做大做强,而正如上述的两类企业却能够依存于现行扭曲的市场环境生存下来。  

  其实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廉价药品绝对数量,远远多于价格虚高的药品数量,然而却给主管部门的印象是廉价药品严重短缺。为什么?造成国内药品市场上廉价药品短缺的根本原因是医疗机构及医生不愿意使用廉价药,从而使得廉价药物没有市场需求。因为没有市场需求,药品生产企业自然不愿意生产、经销企业也自然就不愿意经销。事实上,一个竞争性的药品生产和供应体系已经在国内形成,这两个行业之所以没有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是因为作为药品需求者的医疗机构缺乏"汰劣择优"的激励。降低药品费用的关键不是控制药价,而是如何诱导医生合理用药。只有医生合理用药,医疗机构才能合理买药,医药商业才能合理卖药,医药企业才能合理造药,药价虚高问题才能真正解决。  

  药品费用等于药品价格乘以数量的总和,因此药品费用的增长可以分解为三项:(1)药品价格的上涨(就单个产品而言,近几年一直是逐年降低的);(2)药品使用数量的增长;(3)药品品种组合改变导致的药费增长。所谓药品品种组合的改变是指用高价药(往往是新药)代替低价药(往往是传统普药)。大量分析药品费用增长来源的研究文献均表明:导致我国药品费用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药品使用量的增加以及药品品种的改变,而不是药价上涨。  

  事实上,自2006年以来执行的"药品购销加价率管制",却成为导致医院倾向于购销高价药品的重要原因:医疗机构为了表面上不违背加价率管制而又尽可能获得最大卖药收益,医疗机构利用其在药品零售环节的买方垄断地位和药厂合谋抬高药品批发价,这样一方面医疗机构可以合法获得更大的购销加价收益,另一方面医疗机构可以通过药厂返利也就是折扣形式获得更多的卖药收益。这样一来,医疗机构实际获得的卖药收益显著超过了政策规定,同时表面上又没有违背政府的购销加价率管制。可见,加价率管制政策无益于遏制医疗行业药品折扣行为的产生和泛滥,却导致了将疗效可靠的廉价普药挤出了药品市场的负面效果,严重扭曲了医药行业的资源配置和医药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催生了大量价格虚高的虚假创新药品,致使政府为了治理公立医院药价虚高而推出的种种行政管制措施均纷纷失灵,最终让药品销售终端市场的扭曲现象雪上加霜。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