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投入是"医药分开"成功推行的关键

2012-02-14 16:40:21    来源:  作者:

  “先从社区医院开始做,一步一步,是个开始。”他认为,在目前体制下,医疗机构失去药品销售这一重要经济支柱之后,必须要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才能维持与促进医疗机构的运转与发展,保证与提高医务人员的必要待遇与工作积极性,这背后仍有许多复杂的配套工作要做。

  医疗财政投入达极限 医药分开须解补偿难题

  根据卫生部日前印发的《2012年卫生工作要点》,今年我国将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医药分开”是重点之一。在近期召开的北京市医改工作会上,公立医院改革以及其中的“医药分开”也成为重中之重。

  然而,业内专家表示,目前财政投入的增幅已经达到年均3成,如果想要完全覆盖15%的医药加成,财政投入势必会更多,甚至达到60%~70%的增幅,显然难以实现,因此,在财政投入难以出现大规模攀升的情况下如何祛除药品加成这一“毒瘤”,或将成为医改第二阶段最大的难题之一。

  破除公立医院“以药养医”机制,势必要实行“医药分开”,在政府财政补贴无法到位的情况下,公立医院很难轻易将一直实行的药品15%加成取消。

  据了解,2011年,我国医疗卫生总支出为6367亿元,比上年增加1563亿元,增长32.5%,全部卫生支出不仅要用于支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还包括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制度改革,扩大改革范围,提高补助标准;支持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支持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水平等。

  “如果政府今年要为公立医院破除‘以药养医’机制买单的话,势必要加大医疗卫生投入。”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杨志勇这样认为。因为取消药品加成后,财政对试点城市公立医院由此产生的亏损需要加大投入,而且这笔投入十分巨大,即使今年按照2011年医疗卫生总投入的增长比例继续增长,也很难满足公立医院的需要。

  他认为,今年政府会在社保、教育等民生方面继续加大投入,医疗卫生的总支出也会继续增加,由于财政支出负担较重,因此医疗支出不太可能迅猛增长。

  公立医院改革的困难远不止于此。曾参与医改政策制定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孙东东表示,部分试点城市的医院在推行“医药分开”过程中,将药房完全托管给医药公司,貌似医院与药房分离,但这些医院的药价不降反升。“药房被托管后,受托企业为了盈利,在不降低零售价的同时,还随意压低药品进货价,不仅导致了很多药品由此难以进入药房,连药品质量都无法保证。”

  “推行‘医药分开’一定要加大财政对公立医院的补贴力度,如果补贴难以及时到位,公立医院就需要靠提高诊疗费用维持医院正常运营。”孙东东认为,我国公立医院的诊疗费用总体偏低,如果在目前的基础上将诊疗费用平均增加20元左右,患者能负担得起,医院也不至于亏损严重。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