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双向转诊”制仍未被老百姓接受

2011-01-31 11:30:31    来源:  作者:

  3应者寥寥 好事未见狂顶

  然而,从政府到百姓,3年来的“双向转诊”并没有实际的赢家。记者近日走访扬州若干市级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发现,大医院仍旧人满为患,按照“制度设计”应当在社区康复的患者并不少见,“博士看感冒”的现象更像有增无减;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里满满当当坐着的仍然是挂水输液的病人。

  在一家三甲医院,记者见到了家住东花园社区的张先生。这位慢性病患者告诉记者,按照自己的病情,已不需要住在大医院,“但是回到社区医院哪有这么好的条件呢?而且医保报销的比例也不如这里。”张先生的儿子则告诉记者,大医院经常是走廊都住满了人,“但医生、护士一般不会催着你走,因为病房是医院的重要收入渠道。”

  张先生家人的说法在记者随后的调查中似乎得到印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社区医生谈及“双向转诊”的困惑时说,病员就是财源,所以,病人“上转”对社区医院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不上转,社区医院的硬软件都不相适应;转上去以后再转回来的可能性则微乎其微,“即使在扬州的大医院治理,患疑难杂症的病人转到北京、上海后又有几个开完刀就回来住院?”这位医生还告诉记者,市民担心的医保报销问题确实存在,目前扬州市区20多家社区医疗机构能享受家庭病床报销者只有一家。

  4专家建言 扶持才是王道

  或许是为了顺应转诊需要,扬州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在精简整合后大多改名换姓变成了“诊所”,甚至直接打出三甲医院的招牌。然而,到那里看病,老百姓依然是“不太放心”。

  社区医生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大多对此并不隐讳。在城北地区的一家诊所,医生对记者说:“诊所里只有几排吊水的躺椅,一个打针的隔间,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提及“专家坐诊”,这位医生显得有些难以言说:“很多疾病的诊断都需要设备,专家即使能够随叫随到,诊所里也没有相应的仪器设备,所以很多患者根本就不会到社区首诊。从技术角度讲,普通患者并不能够自我诊断是大病还是小病,只要经济条件允许,毫无疑问会直接到大医院去。”

  至于“社区用药省钱”这一价格杠杆,这位社区医生也不看好:“现在的问题不仅仅是药价高低,江苏省《基本药物目录》对‘基层用药’有严格限制,许多‘大病康复’药物社区诊所不可以使用,这也就意味着它们不可以报销。”

  记者采访扬州市卫生局基妇处副处长周长发时,“用药限制”一说得到了证实。周长发告诉记者,这个问题已经引起政府高度重视,不过由于多种因素,解决问题尚有待时日。

  针对“双向转诊”,记者采访了若干业内人士。专家们都认为,政府在出台规定的同时必须舍得拿出更多的财力,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投入和政策扶持,不仅要让社区、医院、患者共同获益,大病患者的康复安全也要得到保障,这样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转诊”。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