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耐药“困局”下,噬菌体疗法“破浪”前行
2025-11-12 09:05:15 来源: 作者:
请用手机扫码观看视频
2025年,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噬菌体大会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前沿生物技术”噬菌体重点专项正式启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牵头的“安全、高效工程噬菌体疗法技术开发和临床研究”项目成为焦点。这一举措,为全球抗生素耐药性难题带来了新的曙光。 抗生素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头号杀手”。据世卫组织报告,全球每6例实验室确诊的细菌感染中,就有1例对抗生素治疗产生了耐药性。在我国,大肠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超40%,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逼近40%,形势异常严峻。抗生素滥用、畜牧业过度使用,让细菌不断进化出耐药性,传统抗生素逐渐失效,患者面临无药可治的困境。 噬菌体疗法的出现,为这场危机提供了破局之道。噬菌体是专门靶向细菌等微生物的病毒,能精准识别并裂解特定细菌,能像“智能导弹”一样精准识别并裂解特定细菌,而不会破坏人体正常菌群。与抗生素相比,噬菌体疗法具有靶向性强、研发周期短、自限性等优势。它能在细菌宿主中繁殖,小剂量给药即可达到治疗效果,且不易诱发耐药性。 此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启动,标志着我国噬菌体治疗从实验室探索迈入系统化临床验证阶段。 感谢大家的观看。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有任何看法,欢迎讨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