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查验,网站(www。aoluna。cn)的备案信息显示由一个名叫"高鸿玲"的个人主办,在上海备案,没有工商登记,请消费者谨慎选择,建议消费者购买健康产品选择正规药店.
新闻链接:96%保健品网店有“猫腻”
合肥市的汪先生这两天有些郁闷,花了1600元从保健品网店买的瘦身保健品,一查却是“假货”。此品牌生产企业早被吊销了生产许可证。 “去年1月份就被吊销了许可证,现在产品竟还在市场上卖! ”汪先生显得很气愤。
马鞍山市的赵女士遭遇了同样的“烦恼”。去年11月30日,赵女士在某保健品网店买了“金麦利”牌“深海鱼油”和“大豆卵磷脂”各两盒,后来一查,“深海鱼油”冒充了另一个品牌的批准文号,而“大豆卵磷脂”包装上的批准文号,是伪造的。遭遇欺骗的还有省城安居苑小区的彭老先生,他最近从广播上听说了一种名为“净血酶纳豆胶囊”的“神药”,广告上宣称能让偏瘫患者重新站起来,几经打探和了解,原来这种产品不是“药”,只是普通的保健食品。
汪先生等人的遭遇,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保健品网店等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的现状。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保健品“冒牌货”很多,其中有两种现象相对比较普遍,一种是以非保键品冒充保健品销售,一种是以保健品冒充药品销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去年11月份对全国176家保健品网店调查发现,有96%以上的保健品网店销售的产品存在以非药品冒充药品销售的现象。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公布的2009年全国各级消协组织统计受理投诉情况显示,去年保健食品投诉量同比上升 22.6%,位居投诉增幅第四位,保健品已成为当年全国消费投诉的七大热点之一。
如今,市场上保健品的促销活动五花八门,比较流行的方法是所谓专家、名医走进社区、宾馆、酒店等场所,开展健康讲座、免费义诊、免费体验等活动,向老年人发放宣传单和小广告,并以“赠药”、“送小礼品”等手段诱导消费者购买。保健品是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不具有治疗作用,而将保健品混同于药品宣传,是不法厂商的惯用“伎俩”。
除了现场售卖的保健品需要留意外,从保健品网店网购保健品更要小心。 “这些产品不在眼前,真假难辨,等你发现问题时,钱已付,维权更难。 ”业内人士指出。合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消费者,从保健品网店购买产品时一定要看清是否有“卫食健字”、“国食健字”或“国食健进字”批准文号,并可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www。sfda。gov。cn)查询真假。
经查验,网站(www。aoluna。cn)的备案信息显示由一个名叫"高鸿玲"的个人主办,在上海备案,没有工商登记,请消费者谨慎选择,建议消费者购买健康产品选择正规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