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示】处方药须凭处方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 【产品名称】盐酸西替利嗪滴剂
- 【商品名/商标】
乐药师
- 【规格】5ml:50mg
- 【主要成份】本品主要成份是盐酸西替利嗪。辅料:甘油、丙二醇、羟苯甲酯(1.35mg/ml)、羟苯丙酯(0.15mg/ml)、糖精钠、醋酸钠、冰醋酸、纯化水。
- 【性状】乐药师盐酸西替利嗪滴剂为无色的澄清液体。
- 【功能主治/适应症】
治疗季节性鼻炎及眼结膜炎,常年性过敏性鼻炎以及非鼻部症状眼结膜炎,过敏引起的瘙痒和荨麻疹症状。
- 【用法用量】盐酸西替利嗪滴剂口服给药。推荐成年人和1岁以上儿童使用。滴剂使用时,先按瓶盖上图示打开瓶盖,然后瓶口垂直向下,药液即会滴出,如果没有液滴在流动并且尚未取得正确数量的液滴,请将瓶口向上直立放置,然后再次将其倒置并继续滴取,药液可滴入汤匙中直接口服或用患者可以吞咽的水量稀释后服用。稀释后的溶液必须立即服用。用量:成年人:在大多数正常情况下,推荐剂量为每日1ml(10mg,约20滴),一次口服。建议可在晚餐期间用少液体送服此药。若病人对不良反应敏感,可每日早晚两次服用,每次0.5ml(5mg,约10滴)。6岁以上儿童:早上和晚上各服用0.5ml(5mg,约10滴)或每天一次1ml(10mg,约20滴)。2-6岁儿童:早上和晚上各服用0.25ml(2.5mg,约5滴)或每天一次0.5ml(5mg,约10滴)。1-2岁儿童:早上和晚上各服用0.25ml(2.5mg,约5滴)。对于季节性鼻炎和眼结膜炎的儿童,最长治疗周期不超过4周。老年患者:肾功能正常的老年患者,参照成人推荐剂量。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参见肾功能不全患者推荐剂量。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成年或老年患者:请参阅下表,并按照指示调整剂量。肾功能正常,GFR(ml/min)≥90,20滴(10mg),每日一次;轻度肾功能不全,60≤GFR(ml/min)<90,20滴(10mg),每日一次;中度肾功能不全,30≤GFR(ml/min)<60,10滴(5mg),每日一次;重度肾功能不全,15≤GFR(ml/min)<30,不需要透析,10滴(5mg),每两日一次;终末期肾病,GFR(ml/min)<15,需要透析治疗,禁止使用。儿童患者:建议减半服用推荐剂量,儿童患者须根据患者的肾脏清除率和体重进行个性化剂量调整。6岁以上的儿童:早上和晚上各服用0.25ml(2.5mg,约5滴)或每天一次0.5ml(5mg,约10滴)1-6岁的儿童:每天一次0.25ml(2.5mg,约5滴)。肾功能不全患者:仅患有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必调整服药剂量。同时患有肝功能不全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才需要相应地调整服药剂量(参见“成人肾功能不全患者”)。口服滴剂:20滴(1ml)=10mg;10滴(0.5ml)=5mgl;5滴(0.25ml)=2.5mg。
- 【不良反应】偶有报告患者有轻微和短暂不良反应。如头痛,头晕,嗜睡,激动不安,口干,腹部不适。在测定精神运动功能的客观试验中,本品的镇静作用和安慰剂相似。罕有报道过敏反应。与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相比,西替利嗪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能力更弱。临床研究表明,使用推荐剂量的西替利嗪有轻微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包括嗜睡、疲劳、麻木、注意力障碍、头晕和头痛。在某些病例中,也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报告。尽管西替利嗪是选择性的外周H1受体拮抗剂,没有明显的抗胆碱活性,但曾有个别关于排尿障碍、调节紊乱和口干的报告。个别患者出现肝功能受损现象,并伴有肝酶水平和胆红素水平升高。通常在停药后,肝酶水平和胆红素水平会恢复正常。来自原研产品临床研究的安全性数据:下列安全性数据源自原研产品临床研究。这项临床研究中,将西替利嗪(3260例)(按推荐剂量服用,10毫克/日)与安慰剂或其他抗组胺药进行比较,观察到下列发生率至少为1%的副作用:嗜睡(9.63%)、头痛(7.42%)、头晕(1.10%)、咽炎(1.29%)、口干(2.09%)、恶心(1.07%)、腹痛(0.98%)、疲劳(1.63%)。在针对儿童(6个月至12岁)的安慰剂对照的原研产品临床研究中观察到西替利嗪(1656例)有下列不良反应:嗜睡(1.8%)、鼻炎(1.4%)、腹泻(1.0%)、疲劳(1.0%)。来自原研产品上市后研究的安全性数据(PMS):除了临床试验期间报告列出的不良反应,还有以下上市后报告的不良反应。根据MedDRA系统器官分类并按基于上市后报告估算的频率描述不良事件:频率定义如下:十分常见(≥1/10);常见(≥1/100-<1/10);偶见(≥1/1,000-<1/100);罕见(≥1/10,000-<1/1,000);十分罕见(<1/10,000);不详(从现有数据中无法估算)。·心脏症状:罕见:心动过速。·血液及淋巴症状:十分罕见: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症状:偶见:感觉异常;罕见:惊厥;十分罕见:味觉障碍、运动障碍、肌张力障碍、晕厥、震颤;不详:耳聋、遗忘、记忆障碍。·眼部症状:十分罕见:视力调节障碍、视力模糊、眼球旋动;不详:血管炎。·耳及迷路症状:不详:眩晕。·胃肠症状:偶见:腹泻。·肾脏及泌尿系统症状:十分罕见:排尿困难、遗尿;不详:尿潴留。·皮肤及皮下组织症状:偶见:瘙痒症、皮疹;罕见:荨麻疹;十分罕见:血管神经性水肿、固定性药疹;·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症状:不详:关节痛,肌痛。·全身症状以及用药部位症状:偶见:无力、不适;罕见:水肿。·免疫系统症状:罕见:超敏反应;十分罕见:过敏性休克。•肝胆症状:罕见:肝功能异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GT和胆红素升高)。•新陈代谢和营养失调:不详:食欲增加。•精神症状:偶见:激越;罕见:攻击性,意识错乱,抑郁,幻觉,失眠;十分罕见:抽动;不详:自杀观念。·实验室检查:罕见:体重增加。在获得上市许可证后观察到下列不良反应:停用西替利嗪后出现瘙痒和/或荨麻疹。
- 【禁忌】1.对本品成份、羟嗪或任何其他哌嗪衍生物过敏者禁用。2.禁用于终末期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
- 【注意事项】肾功能不全患者必须适当调整服药剂量(见[用法用量]项)。老年患者的肾功能或许有所衰退,可能需要适当调整剂量。因西替利嗪有可能增加尿潴留的风险,有尿潴留易感因素(例如脊髓损害、前列腺肥大)的患者慎用。癫痫患者以及有惊厥风险的患者应慎用。抗组胺药物会降低皮肤过敏测试结果的灵敏度,所以接受这类测试前应停药3天。10mg/ml口服滴剂中所含的尼泊金甲酯和尼泊金丙酯可能引起变态反应(可能为迟发型)。西替利嗪可增强睡意,所以本品与酒精或中枢神经抑制药同服时应特别谨慎驾驶或操作机械:西替利嗪可增强睡意。因此,本品会影响驾驶能力和机械操作能力。首次打开瓶盖3个月后请勿使用。
- 【药物相互作用】同时使用阿奇霉素、西咪替丁、红霉素、酮康唑或伪麻黄碱不会影响西替利嗪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未观察到任何药效动力学相互作用。体外研究表明:西替利嗪不会影响华法林的蛋白结合。同时使用阿奇霉素、红霉素、酮康唑、茶碱和伪麻黄碱不会显著改变临床实验室参数、生命机能和心电图结果。在一项研究中同时给予茶碱(400mg/日)和西替利嗪(20mg/日),观察到西替利嗪和茶碱的24小时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分别增大19%和11%,增幅轻微但是具有统计学意义,最高血浆水平分别升高7.7%和6.4%。同时,先接受茶碱再接受西替利嗪的患者,其西替利嗪和茶碱的清除率分别降低-16%和-10%。但先接受西替利嗪再接受茶碱的患者,其茶碱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变化。单次摄入10mg西替利嗪不会明显增强酒精的效果(0.8‰);在16次心理计量学测试中,有一次可证明:10mg西替利嗪和5mg地西泮会产生药物相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使用10mg西替利嗪(每日一次)和格列吡嗪会导致血糖水平轻度降低。这一现象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仍然建议分开服药,最好早晨服用格列吡嗪、晚上服用西替利嗪。在进食时服用西替利嗪不会减少其吸收程度,但吸收会延缓1小时。在多剂量研究中给予利托那韦(600mg,每日2次)和西替利嗪(10mg,每日1次),西替利嗪暴露量增加了约40%,但与西替利嗪同服的利托那韦的暴露量变化却很小(-11%)。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一项关于孕妇(300-1000名)使用西替利嗪的有限临床数据提示,该研究没有明确表明西替利嗪与畸形儿或胎儿/新生儿毒性有关。动物试验表明,西替利嗪对于妊娠、胚胎发育、胎仔发育或产后发育没有直接或间接毒性。但是为了预防,盐酸西替利嗪不应给怀孕初期至三个月的孕妇服用。哺乳期妇女不应使用西替利嗪,因为该药物会进入母乳。根据给药后的采样时间,乳汁中的药物浓度可达到血浆中药物浓度的25%~90%。在母乳喂养的婴儿中可能会观察到与西替利嗪相关的不良反应。
- 【老年患者用药】肾功能正常的老年患者参见[用法用量]项成年人用法与用量。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参见[用法用量]项肾功能不全患者用法与用量。
- 【儿童用药】1岁以下儿童:虽然有6个月到1岁婴儿服用西替利嗪的临床数据,但相关评估尚未完全结束。对于肾功能不全的儿童患者,须根据患者的肾脏清除率和体重进行个性化剂量调整。详见[用法用量]项。
- 【药理毒理】药理作用:本品为口服选择性组胺H1受体拮抗剂。无明显抗胆碱和抗5-羟色胺的作用,中枢抑制作用较少。毒理研究:遗传毒性:本品Ames试验、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淋巴瘤试验和大鼠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生殖毒性:小鼠生育力和一般生殖毒性试验结果提示,西替利嗪经口给药剂量达64mg/kg(按体表面积折算,约相当于成人临床推荐最大日口服剂量的25倍)时,对生育力无损伤。小鼠、大鼠和兔经口给药剂量分别达96、225和135mg/kg(按体表面积折算,分别约相当于成人临床推荐最大日口服剂量的40、180和220倍)时,均未见致畸作用。哺乳期小鼠(母鼠)经口给药剂量达96mg/kg(按体表面积折算,约相当于成人临床推荐最大日口服剂量的40倍)时,可引起仔鼠体重增长延迟。Beagle犬的研究表明,给药量的大约3%经乳汁排泄。致癌性:大鼠连续2年经口给药的致癌性试验中,剂量达20mg/kg(按体表面积折算,约相当于成人临床推荐最大日口服剂量的15倍,或儿童临床推荐最大日剂量的10倍)时,未见致癌性。小鼠连续2年经口给药的致癌性试验中,剂量达16mg/kg(按体表面积折算,约相当于成人临床推荐最大日口服剂量的6倍,或儿童临床推荐最大日剂量的4倍)时,可引起雄性动物良性肝肿瘤的发生率增加;剂量达4mg/kg(按体表面积折算,约相当于成人临床推荐最大日口服剂量的2倍,或相当于儿童临床推荐最大日剂量)时,未见肝肿瘤发生率的增加。上述发现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
- 【药物过量】症状:在明显服药过量的情况下观察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药物的抗胆碱作用有关。当服药剂量到达推荐日剂量的5倍及以上时,可观察到以下症状:意识错乱、腹泻、麻木、疲倦、头痛、不适、瞳孔散大、瘙痒、焦虑、镇静状态、嗜睡、昏迷、心动过速、震颤、尿潴留。服药过量后应采取的措施:目前尚无西替利嗪的专用解毒剂。对于服药过量,建议采用对症疗法或辅助疗法。如果距过量服药时间不长,洗胃和/或给予活性炭效果较好。透析不能完全清除西替利嗪。
- 【药代动力学】吸收:口服给药后,西替利嗪迅速被胃肠道吸收。5至60mg西替利嗪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呈线性。在服药3天后达到稳态。成人和儿童的西替利嗪药代动力学模式特性非常相似。服用5mg西替利嗪的儿童和服用10mg西替利嗪的成人,其体内的有效成分浓度相同。成人服用10mg西替利嗪,可在服药1-2小时后测得最高血药水平(Cmax)350ng/ml。儿童服用5mg西替利嗪,可在服药后1小时左右测得最高血药水平275ng/ml。口服滴剂药品时,达到最高血药水平的速度轻微加快。分布:在成人体内,10mg西替利嗪的分布体积约为35升,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3%。在儿童体内,5mg西替利嗪的分布体积约为17升。少量西替利嗪会渗入母乳中。代谢:对于成人,经口服用的西替利嗪中有60%会原样经尿排除。消除:对于服用10mg西替利嗪的成人,其西替利嗪绝对消除率为0.60ml/min/kg、消除半衰期(t1/2β)约为10小时。多次服药不会改变药代动力学参数。连续10天每天服用10mg西替利嗪时,不会出现蓄积作用。停药后,西替利嗪的血药水平迅速降至检测限以下。因此可在停药3天后接受过敏测试。特殊人群的药代动力学:老年患者:与对照组相比,16例老年受试者的消除半衰期延长50%、消除率降低40%。这些老年患者的西替利嗪清除率降低原因可能是肾功能衰退。儿童和青少年:对于6-12岁的儿童,口服西替利嗪中有70%经尿原样排出。服用5mg西替利嗪的儿童,其西替利嗪绝对清除率为0.93ml/min/kg。6-12岁儿童的西替利嗪消除半衰期为6小时,2-6岁儿童的消除半衰期为5小时。肾功能不全患者:关于稳态范围(按10mg/日的剂量连续服用西替利嗪7天)内的西替利嗪药代动力学特征,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率大于40ml/min)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无显著区别。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率为10至40ml/min)的消除半衰期为健康受试者的3倍、清除率比健康受试者低70%。单次服用10mg西替利嗪时,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肌酐清除率小于7ml/min)的全身清除率比健康受试者低70%、消除半衰期为健康患者的3倍。在常规血液透析过程中,<10%的西替利嗪会从血浆中清除。肝功能不全患者:与健康的受试者相比,服用10mg或20mg西替利嗪的慢性肝功能受损患者,其消除半衰期延长50%、清除率降低40%。
- 【贮藏】室温(15-25℃)贮藏,请置于儿童不易触及之处。
- 【有效期】18个月。
- 【生产厂家】成都利尔药业有限公司
-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成都利尔药业有限公司
-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233049
- 【生产地址】都江堰市蒲阳镇堰华路631号
- 【条形码】6924115410735
- 【药品本位码】869020440010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