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灵医药视频分类
虚假信息举报:点此处对话

进口药“大撤离”:政策与市场下的生存抉择

2025-10-26 08:39:05    来源:  作者:
请用手机扫码观看视频
 
2025年10月15日,国家药监局发布第102号公告,正式注销氯雷他定片等80个药品注册证书。其中,进口药注销数量占比过半,辉瑞、罗氏、GSK等跨国药企的多款明星产品赫然在列。这场“药品清退潮”引发广泛关注:进口药为何集中退场?背后藏着怎样的行业影响? 从注销清单看,辉瑞的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默沙东的甲型肝炎灭活疫苗、西安杨森的复方角菜酸酯栓等进口药均位列其中。这些产品多面临双重困境:一方面,专利保护期已过,国内仿制药凭借成本优势迅速抢占市场。另一方面,带量采购政策持续压价,原研药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例如,辉瑞的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等品种,在集采中标价仅为原价的1/3,迫使跨国药企放弃“薄利多销”模式。 集采政策通过“以量换价”重构市场规则。公立医院作为采购主体,必须优先使用集采中选药品,进口原研药因价格劣势被挤出目录。医保DRG/DIP付费制进一步加剧压力——若医院使用高价进口药导致费用超标,超出部分需自行承担。此外,医保目录调整更注重成本效益比,高价进口药若无法通过谈判进入目录,将失去医院市场。 对患者而言,短期面临用药习惯调整的阵痛。部分患者担忧仿制药疗效,甚至通过自费渠道购买进口药,加重经济负担。但对行业而言,这是国产药崛起的契机。恒瑞、百济神州等本土企业已携数十款新药进入国际临床试验,进口药退场为创新药腾出市场空间。从长远看,政策倒逼跨国药企转型,推动其将资源投向新药研发,而非依赖“老药”盈利。 感谢大家的观看。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有任何看法,欢迎讨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