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骨质疏松的“补钙针”并非单纯补充钙质,而是通过调节骨代谢、抑制骨吸收或促进骨形成来改善骨密度和骨质量。以下是常见的几类针剂及其作用,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一、抗骨吸收药物(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丢失)
1.双膦酸盐类
唑来膦酸注射液: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增加骨密度。
伊班膦酸钠注射液: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
2.RANKL抑制剂
地舒单抗注射液:阻断RANKL与破骨细胞前体的结合,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和活性。
3.降钙素类
鲑降钙素注射液: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同时具有中枢镇痛作用。
二、促进骨形成药物(刺激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骨量)
1.特立帕肽注射液: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形成,改善骨微结构。
2.罗莫佐单抗注射液:抑制硬化蛋白(Sclerostin),同时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
三、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剂(辅助治疗)
1.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快速提高血钙水平,缓解低钙血症症状。
2.骨化三醇注射液:促进肠道钙吸收,调节骨代谢。
曾有用户咨询骨质疏松的用药问题,我们已经回复,请打开下面链接查看详情:轻度骨质疏松怎么用药?、重度骨质疏松用什么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