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价格行情2010.10.12-供给缺口扩大

2010-10-12 12:54:59    来源:  作者:

    今年半夏价又涨

    半夏为我国传统大宗药材之一,是药材市场上的主流品种,更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之一,历年来为药厂、药企、药商和药农所重视。自本世纪初至今,半夏产不足需,缺口继续加大,价格连续10年上涨。由2001年的20元(千克价,下同),上涨至2009年的70元,今年又上涨至140-150元,同比上涨114.2%。半夏10年价升已引起国内外医药市场广泛反响和多商关注。

    本文对半夏10年价升的内因和外因做如下剖析,仅供业界同仁参考。

    一、野生半夏匮乏,家种半夏滞后

    上个世纪60年代之前,我国完全以野生半夏供应医药市场。由于野生半夏资源连年匮乏,市场供不应求,人工栽培半夏在上世纪70-80年代试种成功。此后至今我国医药市场所需半夏野生与家种兼而有之。半夏产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北、云南、贵州、江苏、安徽、山东等省,东北与华北地区也有少量产出。

    我国野生半夏 产量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呈逐年匮乏之势,每况愈下,降幅加大。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上世纪60年代半夏总产量已降至7000吨左右,90年代末再降至5000吨左右,本世纪初已降至4000吨左右。有关专家估算,2004年之后,野生半夏全国存量不足3000吨,2006-2007年产量再减至2000吨左右,2008-2009年产量只有1500吨左右,预测2010-2011年产量仅为1000吨左右。

    我国野生半夏产量逐年锐减的主要原因是:在利益的驱动下,产区广大群众大规模滥采乱挖,地毯式的排查采挖,不论块茎大小统统挖走,导致半夏几年内难以繁殖再生,如此连年周而复始,野生资源几近枯竭;主产区大规模进行开矿、修路、建房、开荒、伐林等多种人类活动,极大地破坏了半夏赖以生存的环境;产区广大青壮年进城务工,家种缺少壮劳力采药;产区连年遭受多种自然灾害,产量随之下降;产区林政严管,无证禁止采运,更使产量雪上加霜。

    与此同时,我国人工种植半夏发展滞后,总产量不但没有逐年增加,而且还呈连年减少之势。据有关媒体报道,我国家种半夏产量2001年为3000吨左右,2004-2006年下降至2000-2500吨左右,2007-2008年再降至1500-2000吨左右,2009年已降至1500吨左右,预测2010-2011年家种半夏产量将在1000-1500吨之间徘徊。

    家种半夏发展滞后、产量连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工栽培半夏技术复杂,要求严格,半夏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环境、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肥料等多项技术指标农民不易掌握,导致减产或绝产,效益低下,或血本无归,不如改种其它易种好管理,效益高的作物,所以农民少种或弃种;半夏最忌连年重复(重茬)种植,否则产量锐减或绝产,收入无保证,农民不愿种;半夏人工种植多采用块茎繁殖,当市场紧缺价格大涨时,农民为了卖上高价便将留种的半夏块茎加工成商品半夏出售,造成后续生产缺乏种源供应;由于半夏价涨,块茎(种母)的价格也随之大涨,如此连年循环不已,不但产量上不去,而且风险也大,所以农民不敢贸然扩大种植,极大地制约了半夏的人工栽培,导致种植面积逐年萎缩,产量连年下滑。

手机:   汉字数
匿名发表于 2011-07-31 22:14:21
我有野生半夏
匿名发表于 2011-05-21 15:16:20
我半夏出售啊,
查看全部评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