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示】处方药须凭处方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 【产品名称】注射用维得利珠单抗
- 【商品名/商标】
安吉优/Entyvio
- 【规格】300mg
- 【主要成份】活性成份:注射用维得利珠单抗(Vedolizumab)是一种抗人α4β7整合素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IgG1κ亚类)。辅料:L-组氨酸、L-组氨酸盐酸盐、L-精氨酸盐酸盐、蔗糖和聚山梨酯80。本品不含防腐剂和抗生素。
- 【性状】白色至类白色粉饼或粉末。
- 【功能主治/适应症】
溃疡性结肠炎:本品适用于治疗对传统治疗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应答不充分、失应答或不耐受的中度至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成年患者。克罗恩病:本品适用于治疗对传统治疗或TNFα抑制剂应答不充分、失应答或不耐受的中度至重度活动性克罗恩病的成年患者。
- 【用法用量】本品治疗的启动和监控应由具有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诊断和治疗经验的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参见【注意事项】)。用量: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本品的建议剂量为300mg,静脉输注给药,在第0、2和6周以及随后每8周给药一次。如果第14周仍未观察到治疗获益,则应停止治疗。对于对本品治疗有应答的患者,可以按照标准治疗,考虑逐步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或停止使用糖皮质激素。给药方法:本品仅用于静脉输注。静脉给药前需要对其进行复溶,并进一步稀释。本品通过静脉输注给药并持续30分钟以上。请勿通过静脉推注给药。本品冻干粉必须用无菌注射用水复溶,并在给药前使用250mL无菌0.9%氯化钠溶液或250mL无菌乳酸林格氏液稀释。输注完成后,用30mL无菌0.9%氯化钠溶液或30mL无菌乳酸林格氏液冲洗。在输注期间观察患者直到输注完成。复溶和输注说明:1.制备本品静脉输注溶液时应使用无菌技术。2.取下药瓶的易掀盖,并用酒精棉擦拭。在室温(20℃-25℃)下,使用配有21-25号针头的注射器,将本品用4.8mL无菌注射用水复溶。3.将注射针头插入药瓶瓶塞中心,使无菌注射用水沿瓶壁注入,以避免产生过多的泡沫。4.轻轻旋转药瓶至少15秒。不得剧烈摇晃或倒置。5.将药瓶置于室温(20℃-25℃)下静置20分钟,使药粉溶解、泡沫消散;此时可旋转药瓶,观察溶解情况。如果20分钟后未完全溶解,再静置10分钟,待其完全溶解。如果制剂在30分钟内未溶解,请勿使用。6.稀释前,目视检查复溶溶液,观察是否存在不溶性颗粒物和出现变色。溶液应透明或乳白色,无色至淡黄色,无可见颗粒物。若混合溶液中出现异常颜色或颗粒物,请勿使用。7.一旦溶解,则轻轻倒转小瓶3次。8.立即使用配有21-25号针头的注射器抽取5mL(300mg)复溶后本品。9.将5mL(300mg)复溶后本品加入250mL无菌0.9%氯化钠溶液或250mL乳酸林格氏液中,轻轻混合输液袋(加入本品之前,无需从输注袋中抽取5mL溶液)。制备完成的输注液或静脉输注装置中不得添加其他药品。静脉输注需持续30分钟以上。
- 【不良反应】安全性概要:在国外3项溃疡性结肠炎(GEMINII)或克罗恩病(GEMINIII和III)的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中对本品进行了研究。两项对照研究(GEMINII和II)中,共有1434例患者于第0周、第2周以及随后每8周或每4周一次(从第6周至第52周)接受本品300mg治疗;297例患者接受安慰剂治疗,持续至第52周,84%本品治疗患者以及78%安慰剂治疗患者报告了不良事件。52周内,19%本品治疗患者发生了严重不良事件,13%安慰剂治疗患者发生了严重不良事件。III期临床试验每8周一次与每4周一次给药组中,发现了相似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因不良事件导致本品治疗暂停的患者比例为9%;导致安慰剂治疗暂停的患者比例为10%。GEMINII和II中,发生比例≥5%的不良反应为恶心、鼻咽炎、上呼吸道感染、关节痛、发热、疲劳、头痛、咳嗽。4%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报告了输注相关反应。GEMINIIII是一项短期(10周)安慰剂对照的诱导试验,报告的不良事件类型类似于长期52周试验,但发生率低于长期52周试验。另有279例患者于第0周、第2周接受了本品治疗,随后接受安慰剂治疗,持续至第52周。这些患者中,84%发生了不良事件,15%发生了严重不良事件。在此前II期或III期本品临床研究中招募的患者(n=1822),有资格参与一项正在进行中的开放性研究,接受本品300mg每4周一次治疗。不良反应列表以下不良反应列表基于临床试验和上市后经验,按照系统器官分类列出。每一系统器官分类下,按照下列频率类别列出不良反应:十分常见(≥1/10)、常见(≥1/100至<1/10)、偶见(≥1/1000至<1/100)、十分罕见(<1/10000)和未知(根据现有数据无法估算)。每个频率分组中,按照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由高至低罗列。表1.不良反应:【系统器官分类-频率-不良反应】感染与侵染类疾病--十分常见:鼻咽炎;常见:支气管炎、胃肠炎、上呼吸道感染、流感、鼻窦炎、咽炎;偶见:呼吸道感染、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口腔念珠菌病、带状疱疹;十分罕见:肺炎。免疫系统疾病--十分罕见: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神经系统疾病--十分常见:头痛;常见:感觉异常。眼部疾病--十分罕见:视力模糊。血管疾病--常见:高血压。呼吸、胸部和纵膈疾病--常见:咽部疼痛、鼻塞、咳嗽;未知:间质性肺病。胃肠道疾病--常见:肛周脓肿、肛裂、恶心、消化不良、便秘、腹胀、胀气、痔疮。皮肤及皮下组织疾病--常见:皮疹、瘙痒、湿疹、红斑、盗汗、痤疮;偶见:毛囊炎。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十分常见:关节痛;常见:肌肉痉挛、背痛、肌无力、疲劳、四肢疼痛。全身性疾病和给药部位异常--常见:发热;偶见:输注部位反应(包括:输注部位疼痛和输注部位刺激)、输注相关反应、寒战、畏寒。上市后经验上市后有过敏反应的报告,频率未知。特定不良反应的描述:输注相关反应和过敏反应:GEMINII和II中,4%本品治疗患者和3%安慰剂治疗患者发生了研究者定义为输注相关反应(IRR)的不良事件(参见【注意事项】)。本品治疗患者中最常观察到的IRR(多于2次报告)有恶心、头痛、瘙痒、头晕、疲劳、输注相关反应、发热、荨麻疹和呕吐。报告为某种IRR的单个不良事件的出现率均不超过1%。大多数IRR为轻度或中度,<1%导致研究治疗中断。输注结束后,所观察到的IRR一般无需或仅需轻微干预,即可得到缓解。多数输注相关反应发生于最初2小时内。发生了输注相关反应的患者中,接受本品给药的患者最初2小时内发生的输注相关反应多于接受安慰剂给药患者所发生的输注相关反应。多数输注相关反应不太严重,发生于输注期间或输注结束后1小时内。1起严重IRR不良事件过敏反应发生于1名克罗恩病患者第2次输注期间(症状报告为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荨麻疹、潮红、皮疹、血压和心率升高),停止输注并给予抗组胺药物治疗和氢化可的松静脉注射后,症状得到成功控制。第0周、第2周接受本品治疗之后给予安慰剂的患者,失去应答后,重新接受本品治疗,IRR率未见升高。在临床试验中,对于发生轻度IRR或过敏反应的患者,医生可在下次输注前预先给予标准治疗(例如,抗组胺药物、氢化可的松和/或对乙酰氨基酚)。感染:GEMINII和II中,接受本品治疗患者中的感染率为0.85/患者年,安慰剂治疗患者中的感染率为0.70/患者年。感染主要包括鼻咽炎、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尿路感染。感染得到控制后,多数患者继续接受本品治疗。GEMINII和II中,本品治疗患者中的严重感染发生率为0.07/患者年,安慰剂治疗患者中的严重感染发生率为0.06/患者年。严重感染发生率并未随时间显著增加。克罗恩病患者比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更常见严重感染,肛门脓肿是克罗恩病患者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成年患者中开展的对照、开放研究中,报告了严重感染,包括肛周脓肿、结核病、败血症(导致了一些致死性病例)、沙门氏菌败血症、李斯特菌脑膜炎、贾第虫病和巨细胞病毒性结肠炎。GEMINII和II中,1434名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的4名(0.3%)和297名接受安慰剂的患者中的2名(0.7%)报告了败血症,包括细菌性败血症和败血性休克。在这些研究期间,2名接受本品治疗的克罗恩病患者因败血症或败血性休克而死亡,这2名患者均有严重的合并症及复杂的住院病程,导致其死亡。在一项开放长期扩展研究中,报告了其他败血症病例(部分致命),包括细菌性败血症和败血性休克。接受本品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患者的败血症发病率为每1000患者年2例。在临床研究中,对所有患者进行了结核病筛查。在本品对照研究中诊断出1例潜伏性肺结核。在开放研究期间又诊断出肺结核病例。所有这些观察到的病例都没有肺外表现。在本品静脉注射剂型的临床研究中,接受vedolizumab治疗且BMI≥30kg/m2患者中的感染发生率高于BMI<30kg/m2的患者。免疫原性:GEMINII和II中,本品的免疫原性率为4%(1434名接受本品连续治疗的患者中,56例患者在治疗期间任何时间点的检测结果显示抗维得利珠单抗抗体阳性)。在这56例患者中,9例患者持续阳性(2次或更多次研究访视时的抗维得利珠单抗抗体阳性),33例患者出现了中和性抗维得利珠单抗抗体。在这9名持续阳性的患者中,8名患者的维得利珠单抗浓度数据可用,其中6名浓度未检测到,2名检测到浓度降低,这9名受试者均未在第6周或第52周实现临床缓解。GEMINII和II中,本品治疗结束后16周(最后一次给药后约第5个半衰期),患者体内检出抗本品抗体的频率约为10%。GEMINII和II中,发生了研究者评估为IRR的不良事件的61例患者中,3例患者(5%)体内能够持续检出抗维得利珠单抗抗体阳性。总之,抗维得利珠单抗抗体与临床应答或不良事件之间并无明显相关性。然而,由于产生抗维得利珠单抗抗体的患者人数有限,故无法进行明确评估。恶性肿瘤:GEMINII和II中,1434名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有6名(0.4%)报告了恶性肿瘤(异常增生和基底细胞癌除外),其中包括结肠癌(n=2)、移行细胞癌(n=1)、乳腺癌(n=1)、阑尾类癌(n=1)和鳞状细胞癌(n=1),297名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中有1名(0.3%)报告了恶性肿瘤(鳞状细胞癌)。正在进行的开放长期扩展研究中观察到的恶性肿瘤(发育不良和基底细胞癌除外)包括B细胞淋巴瘤、乳腺癌、结肠癌、恶性肝肿瘤、恶性肺肿瘤、恶性黑色素瘤、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肺癌、肾癌和鳞状细胞癌。总体而言,截至目前的临床研究结果并未表明本品治疗会导致恶性肿瘤风险增加;然而,恶性肿瘤病例数量很少,且长期用药数据有限。肝损伤:有报告称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转氨酶和/或胆红素会升高(参见【注意事项】)。在GEMINII和II中,3名患者报告了肝炎的严重不良反应,表现为转氨酶升高伴或不伴胆红素升高,症状与肝炎一致(例如,不适、恶心、呕吐、腹痛、厌食)。这些不良反应发生在2至5次本品给药后;然而,根据病例报告信息,尚不清楚这些反应是否表明为药物诱导或自身免疫病因。所有患者均在停止治疗后恢复,其中部分患者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在对照研究中,本品治疗患者和安慰剂治疗患者,ALT和AST升高(≥3×ULN)的发生率<2%。在开放研究中还观察到1例严重肝炎。活疫苗和口服疫苗:尚未获得关于接受本品治疗患者接种活疫苗后,发生继发性感染传播的数据。一项在健康受试者中开展的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中,61名受试者本品750mg单次给药(建议剂量的2.5倍),62名受试者接受安慰剂,随后肌内接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口服霍乱疫苗。接种3次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后,接受本品治疗的受试者对乙型肝炎病毒的保护性免疫率没有降低。然而,本品暴露受试者接种两剂灭活口服霍乱疫苗后,其血清转换率和抗霍乱滴度相较于安慰剂受试者有所降低。对其他口服和鼻腔疫苗的影响未知。
- 【禁忌】对本品中任何成份过敏者。活动性重度感染(例如结核病、败血症、巨细胞病毒、李斯特菌)和机会性感染(例如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
- 【注意事项】本品应在配备可管理急性过敏反应(包括速发型过敏反应(如果发生))的医疗环境中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给药。本品给药时,应同时备好适当的监测和医疗支持措施。每次输注期间,应持续观察所有患者。对于前2次输注,还应在输注结束后约2小时内,观察急性过敏反应体征和症状。对于所有后续输注,应于输注结束后约1小时内,对患者进行观察。输注相关反应:临床研究中,曾报告过输注相关反应(IRR)和过敏反应,其中大多数为轻度至中度反应(参见【不良反应】)。如果发生重度IRR、类过敏反应或其他重度反应,应立即终止本品给药,同时启动适当治疗(例如,肾上腺素和抗组胺药物)(参见【禁忌】)。如果发生轻度至中度IRR,可以降低输注速率或中断输注,并启动适当治疗。一旦轻度或中度IRR得到缓解,可继续进行输注。对于有轻度至中度本品IRR病史患者,医生应考虑下次输注前进行预先给药(例如,抗组胺药物、氢化可的松和/或对乙酰氨基酚),以尽量减少风险(参见【不良反应】)。感染:本品是一种肠道选择性整合素抑制剂,未观察到全身性免疫抑制活性(参见【药理毒理】)。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增加(参见【不良反应】)。相对于安慰剂,接受本品治疗后临床研究中最常报告的感染发生率更高,涉及上呼吸道和鼻粘膜(例如,鼻咽炎、上呼吸道感染)。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也报告了严重感染的案例,包括肛周脓肿、败血症(部分致命)、结核病、沙门氏菌败血症、李斯特菌脑膜炎、贾第虫病和巨细胞病毒性结肠炎。医生应意识到机会性感染或感染潜在风险的增加(肠道是感染的防御屏障)(参见【不良反应】)。活动性重度感染(如结核病、败血症、巨细胞病毒、李斯特菌)和机会性感染的患者不得接受本品治疗,直至这些感染得到控制;对于接受本品长期治疗期间发生重度感染的患者,医生应考虑暂停本品治疗。在慢性重度感染得到控制的患者或有复发性重度感染病史患者中,应慎用本品。应在治疗开始前、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感染状况进行密切监测。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禁用本品(参见【禁忌】)。应在开始本品治疗前以及治疗期间定期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结核病风险因素并检测是否存在活动或潜伏性感染,警惕肺外结核和播散性结核。评估应包括患者的详细病史,包括结核病史、既往与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以及既往和当前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情况。应对所有患者进行筛查,包括胸部影像学(推荐胸部CT)和结核菌素试验,有条件者建议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根据可及性可选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特异性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cellenzyme-linkedimmune-spotassay,T-SPOT.TB)或T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技术(quantiFERON-TBGold,QFT-G)。如果确诊为潜伏性结核感染,则需在开始本品治疗前,按照当地建议采用适当的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患者在接受本品治疗过程中确诊为结核病,则应暂停本品治疗,直至结核感染得到控制。一些整合素抑制剂和一些全身性免疫抑制剂与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相关,这是一种罕见、致死性机会性感染,由JohnCunningham(JC)病毒引起。本品通过与肠道归巢淋巴细胞所表达的α4β7整合素结合,发挥肠道免疫抑制作用。虽然未在健康受试者中观察到全身性免疫抑制影响,但是,并不清楚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全身性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医护专业人员应对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进行监测,观察是否出现医生教育材料中所列出的神经体征和症状的新发或加重状况,若出现神经体征,应考虑请神经科会诊。如果怀疑发生了PML,需立即暂停本品治疗;如果确诊,治疗应永久性终止。PML相关的典型体征和症状是多样的,可在数天到数周内进展,包括身体一侧进行性无力或四肢笨拙、视力障碍,以及思维、记忆和定向的改变导致的意识模糊和人格改变。这些进展通常会在数周或数月内导致死亡或严重残疾。恶性肿瘤: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患者的恶性肿瘤风险增加。免疫调节药物可增加诱发恶性肿瘤的风险(参见【不良反应】)。肝损伤:有报告显示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转氨酶和/或胆红素会升高。一般而言,转氨酶和胆红素一同升高却无阻塞迹象是重度肝损伤的重要预测因子,重度肝损伤可能导致部分患者死亡或需要肝移植。患有黄疸或有其他显著肝损伤迹象的患者应停用本品(参见【不良反应】)。既往使用与合并使用生物制剂:对于既往接受过Natalizumab或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尚无本品临床试验数据可参考。这些患者应慎用本品。既往接受过Natalizumab治疗的患者,在启动本品治疗前至少等待12周,除非患者的临床状况不允许。尚无本品与生物免疫抑制剂合用的临床试验数据可参考。因此,不建议在此类患者中使用本品。活疫苗和口服疫苗:一项在健康志愿者中开展的安慰剂对照研究(受试者肌肉接种3次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中,单次给予750mg本品并未降低针对乙型肝炎病毒的保护性免疫率。暴露于本品的受试者接种灭活口服霍乱疫苗后,血清转换率降低。对其他口服和鼻腔疫苗的影响未知。启动本品治疗前,建议所有患者按照现行免疫指导原则接受所有免疫接种。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可继续接受非活疫苗接种。尚未获得关于接受本品治疗患者接种活疫苗后,发生继发性感染传播的数据。流感疫苗接种应符合临床常规,通过注射进行接种。仅当获益明显超过风险时,才可同时使用本品和其他活疫苗。诱导克罗恩病:缓解一些克罗恩病患者的诱导缓解可能需要14周。其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作用机制相关。这一点应予以考虑,尤其是在既往未接受过TNFα抑制剂治疗的重度活动性疾病患者中。(参见【临床试验】)克罗恩病临床试验探索性亚组分析表明,本品未合并使用糖皮质激素对克罗恩病的诱导缓解的效果,可能不如本品合并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无论是否同时使用免疫调节剂;参见【临床试验】)。对驾驶或操作机器能力的影响:本品可能对驾驶或操作机器的能力有轻微影响,因为曾报告少量患者中出现头晕。
- 【药物相互作用】尚未实施相互作用研究。在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成年患者中开展了本品与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甲氨蝶呤)和氨基水杨酸盐的合并用药研究。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表明,合并使用此类药物对本品药代动力学并未造成具有临床意义的影响。尚未针对本品对常规合并用药的药代动力学影响进行研究。Natalizumab:由于可能增加PML和其他感染风险,应避免本品与Natalizumab合并使用。TNF抑制剂:由于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应避免本品与TNF抑制剂合并使用。疫苗接种:接受本品治疗时,应慎用活疫苗,尤其是口服活疫苗(参见【注意事项】)。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育龄妇女:强烈建议育龄妇女使用适当的避孕措施来阻止受孕,本品治疗结束后至少18周内,应继续采用避孕措施。妊娠:关于孕妇使用本品的数据极为有限。动物研究并未表明生殖毒性相关的直接或间接有害影响(参见【药理毒理】)。仅当获益明显超过对母体和胎儿的任何潜在风险时,才可在妊娠期间使用本品。哺乳:已在人乳汁中检测到本品。本品对母乳喂养的婴儿和对产奶量的影响未知。在一项仅涉及乳汁的哺乳期研究中,在患有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并接受本品治疗的哺乳期女性中评估了乳汁中的本品浓度,人乳汁中的本品浓度约为既往研究中母体血清浓度的0.4%-2.2%。婴儿摄入的平均本品日剂量估计为0.02mg/kg/天,约为根据体重校正的母体平均日剂量的21%。在哺乳期女性中使用本品时,应考虑到对母亲的治疗获益和对婴儿的潜在风险。生育力:目前尚无关于本品对人类生育力影响的数据。动物研究中,未正式评价对雄性和雌性动物生育力的影响(参见【药理毒理】)。
- 【老年患者用药】老年患者中无需进行剂量调整。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未发现年龄影响(参见【药代动力学】)。
- 【儿童用药】尚未确立本品在儿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药理毒理】药理作用:维得利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与α4β7整合素特异性结合,阻断其与粘膜地址素细胞粘附分子-1(MAdCAM-1)相互作用,抑制记忆T淋巴细胞穿过内皮迁移至胃肠道的炎症组织。维得利珠单抗不能结合或抑制α4β1和αEβ7整合素的功能,也不能拮抗α4整合素与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相互作用。α4β7整合素表达在优先迁移至胃肠道的记忆T淋巴细胞亚群表面。MAdCAM-1主要在肠道内皮细胞上表达,在T淋巴细胞归巢至肠道淋巴组织中起关键作用。α4β7整合素与MAdCAM-1的相互作用是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氏病慢性炎症形成的重要因素。毒理研究:遗传毒性:尚未开展维得利珠单抗的遗传毒性试验。生殖毒性:尚未进行维得利珠单抗的生育力试验。在一项生殖毒性试验中,孕兔在妊娠第7天单次静脉注射剂量达100mg/kg(约为人用推荐剂量的20倍),未见对母体生育力或胎仔发育有影响。在一项围产期毒性试验中,猴静脉注射剂量达100mg/kg(约为人用推荐剂量的20倍),未见对围产期发育的不良影响。维得利珠单抗可通过乳汁分泌。致癌性:尚未进行维得利珠单抗的致癌性试验。
- 【药物过量】临床试验中曾给予高达10mg/kg剂量(大约为建议剂量的2.5倍)。临床试验中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
- 【药代动力学】已在健康受试者、中度至重度活动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患者中进行了本品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第0周、第2周通过30分钟静脉输注给予300mg本品,第6周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平均血清谷浓度为27.9mcg/ml(SD±15.51),克罗恩病患者为26.8mcg/m(lSD±17.45)。从第6周开始,患者每8周或每4周一次接受300mg本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平均稳态血清谷浓度分别为11.2mcg/ml(SD±7.24)和38.3mcg/ml(SD±24.43)。克罗恩病患者中,平均稳态血清谷浓度分别为13.0mcg/ml(SD±9.08)和34.8mcg/ml(SD±22.55)。分布: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表明,本品的分布体积约为5L。尚未对血浆蛋白与本品的结合进行评估。本品是一种用于治疗的单克隆抗体,预期不会结合血浆蛋白。静脉输注后,本品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健康受试者静脉给予450mg本品后,脑脊液中未检出本品。消除:基于本品静脉给药剂型和皮下给药剂型数据的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表明,本品的清除率约为0.162L/天(通过线性消除途径),血清半衰期为26天。本品确切的消除途径未知。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表明,尽管白蛋白较低,体重较高,既往接受过抗TNF药物治疗,体内存在抗本品抗体等因素可能会增加本品清除率,但是,认为影响程度不具有临床相关性。线性:本品在高于1mcg/ml的血清浓度下表现出了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特殊人群: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表明,年龄对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患者的本品清除率无影响。尚未实施正式研究来评价肾功能或肝功能损伤对本品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 【贮藏】2~8℃避光贮存和运输。药品复溶和稀释后的贮存条件参见【有效期】。
- 【有效期】36个月。
- 【生产厂家】日本Takeda Pharmaceutical Company Ltd.
-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武田(中国)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J20200006
- 【生产地址】日本4720 Mitsui,Yamaguchi Prefecture,743-8502 Hikari,Japan
- 【药品本位码】869794220000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