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灵医药药店营销
虚假信息举报:点此处对话

购药用药该掌握的知识

2009-08-06 17:17:04    来源:  作者:

  时下,治疗药、保健药、营养药、滋补药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治疗、保健需求。但遗憾的是,由于医药知识的匮乏,人们对药品盲目滥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已成为严重的“药害”。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以下几种用药的误区非常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专家指出公众五大用药误区

  为帮助更多的人明明白白、合理安全选用药品,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张继春近日做客搜狐健康频道,分析百姓用药误区,提醒应当注意的问题。

  张继春指出,当前普遍存在的用药误区有5个:

  一是听信广告买药。这是不可取的。因为有些广告是虚假宣传。这类广告最常用的手法,一是夸大疗效,不讲药的副作用,甚至吹嘘用祖传秘方能治那些大医院治不好的疑难杂症;二是打着大医院的旗号,比如谎称推销的药是北京某大医院某个教授发明的,用名医院、名医诱惑患者买药。

  二是爱用进口药、贵的药。不少人认为进口的、贵的药肯定比国产的、便宜的好。实际上有些进口药因为是专利药,开发的时候投入很多,所以价格比较贵;而同类仿制药只要各方面指标都达到专利药的标准和水平,同样安全有效,价格便宜很多。

  三是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可以放心吃。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因为什么药都有副作用,绝对安全的药是没有的。

  四是自己随便停药。有的病人自我感觉好些了就自己停止用药。比如有的高血压病人,吃了几天药血压降到正常指标,自己就停药,这是错误的。因为高血压病人需要终身服药,随便停药很危险。药不能随便吃,也不能随便停。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停药或者调整剂量,都应该咨询医生。

  五是动不动就输液。认为输液、打针比吃药好得快。有的人到医院治病就要求打针、“挂吊瓶”。医生有时候迎合患者要求未进行指导,造成很多大医院门诊输液室坐满了“挂吊瓶”的患者。合理用药提倡能用口服药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因为静脉用药有很多安全隐患,如果药受到污染或有热源,都会造成不良反应。另外,输入的药液中也可能有一些微粒,这些微粒进入人体是排不出去的,有可能随着血液栓塞在血管内某处。所以主张不要动不动就输液,尤其是儿童不要一发烧就输液。

  张继春主任药师提醒患者平时用药应特别注意几个问题:

  认真看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的适应症,可能有什么不良反应。还要看清药品的有效期或失效期。

  用温开水服药。有的人对此不注意,随意用牛奶、茶水、米汤、菜汤服药,这是不对的。另外,吃药时的用水量也有讲究,一般的药服用时需要喝200毫升水,就是普通杯子一杯。吃药时喝水太少或者干咽下去,药可能停留在食道里,对食道产生刺激,引起副作用。但是有的药吃的时候要求少喝水,比如止咳的甘草合剂、枇杷糖浆,这些药喝下后最好能在咽部停一会儿。

  按时吃药。不同的药对服用时间有不同要求,有的是饭前、有的是饭后、有的是饭中。有的药要求一天吃三次,应该知道每次什么时候吃。还有的药要求每8小时吃一次或每6小时吃一次,只有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吃药,才能保证有效的血药浓度,疗效才好。

  管好家中小药箱。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保管好家中常用药。一般来说药品应保存在避光、通风、干燥处。有的药需要在2至8摄氏度的温度中保存,就应该放入冰箱的冷藏室。而有的药怕冻,比如胰岛素,放在冰箱中温度过低的位置,就会冻结,由于胰岛素是蛋白质,冻结后蛋白质结构改变,就失效了,不能再用。要定期清理小药箱,将过期药品及时处理掉,以避免急需用药时误吃过期失效的药。

  从众心理:凡是广告宣传中的药物、凡是别人用了有效果的药物,就积极试用。而且不少人迷信新近推出的高价药、新药、特效药,似乎治病非它们不可,对一般常用药不屑一顾。事实上,药物的药效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并非某种药物对人人都适用。

  保险心理:老百姓对中药素来亲近,理由是“中药治本”,认为服中药比西药保险。中药作为“伟大宝库”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长期以来,怀着“中药无毒副作用”、“吃中药最安全”等心理的大有人在。似乎吃中药不必要限严格的剂量,服用方法也用不着过于讲究。其实中药“有病治病,无病也能强身”的说法是错误的。

    殊不知,凡是药物都具有两重性,既可治病也可致病,这就是俗话说的“是药三分毒”的意思。中药同样要经肝脏解毒、肾脏排泄。中药服用过量也会发生中毒,如附子、草乌可引起心律不齐,甚至心脏停搏。临床上曾发生过服用人参,因“虚不受补”致大出血未及时得到抢救而丧命的。一定得克服如此保险心理,应在科学、合理上多加考虑。

  速效心理:忽视或缺乏预防、保健意识,寄希望于得病后立即吃药、立即输液,病情很快就好。于是乎,既看中医,又看西医,听风就是雨,盲目滥投医,乱吃药。刚吃完药,如果没有马上见效,就怀疑一切,疑神疑鬼,甚至为了早日康复,自行加大药量。往往是“西药一大把,中药一大碗”,结果适得其反,“把胃给吃败了”。到头来,弄成个胃镜检查:胃糜烂,还不知其缘由。

  其实任何一种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是有一个过程的;另则一味强调药效,而忽视了疾病康复是药效、心理等综合效应在起作用也是错误的。

  总之,上述用药心理都是不可取的。只有正确、辩证认识药物,合理用药,豁达、乐观地对待疾病,与医护人员紧密配合,才能药到病除,早日康复。

手机:   汉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