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过度检查”加大患者负担

2013-01-28 17:38:06    来源:  作者:

  此外,在当前医患关系不够融洽的环境下,医生自我保护的心理也是一大因素。一名不愿具名的医生告诉记者,在医疗界曾流传一句带有调侃意味的话,“可查可不查的一定要查”,对此,他也很无奈,但为了规避不必要的风险,不管患者是否真的需要,“宁可全查,也不敢漏查。”

  该医生还告诉记者,公立医院实行“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政策,医院创收越多,奖金越多,因此,在医患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在现行的支付体系下,一些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逐渐淡化,把患者当成了牟利的对象,一些医生往往想的也是如何让医院多赚钱,而不是如何让患者少花钱。“这样的话,过度检查自然少不了。根据卫生部《医院评价管理指南》的要求,三级综合医院CT检查的阳性率应达到70%以上,但有多少医院能达到?”

  至此,信息不对称、支付体系待改进,这两大导致过度检查屡禁不绝的成因,便显现出来。

  药方  临床路径,打破信息不对称

  总额预付,管住医院钱袋子

  一些疾病难以治愈,很多时候是因为找不到病因。而过度检查的“病因”已然分明,那需要的就是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对症下药。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建立医疗技术标准化,可以解决目前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事实上,卫生部从2009年开始便进行了临床路径的试点工作,并在逐步推进中,该项工作可使医疗行为趋于标准、规范。

  据介绍,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根据临床路径,每个病种都有一整套的检查、诊断、治疗的标准,哪些项目必须查,哪些项目可选择查,都作了明确规定,一目了然,患者刚入院就知道需要做什么样的检查,采取什么方式治疗,治好病大概需要多少钱,做到了心中有数,避免了花冤枉钱。打破了信息的不对称,便能有效约束医务人员的随意性行为。

  截至目前,卫生部已经组织全国的权威专家制定了300多种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路径,并在一些医院进行试点。虽然面临着一些阻力,但该项工作依然在逐步推行之中。

  要想根治过度检查,除了医疗技术标准化之外,还应转变机制,从支付方式、考核评估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医院和医生主动地控制医疗费用。

  在这一方面,省卫生厅采取了有力举措。4月7日,省卫生厅召开全省实施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动员大会,于全国率先全面铺开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实施“总额预付”制度。

  省卫生厅农卫处处长王耀平向记者介绍,“总额预付”,就是根据当年新农合统筹基金总量,测算年度统筹基金预付总额,以收定支。实行“按月预拨、年终结算”的方式支付,每月初按当月预付额的90%预拨医疗机构。若实际发生费用超支,超支部分由统筹基金按不高于30%的比例承担,其余由医院自己承担。

  “实行了‘总额预付’,由事后监管变为事前控制,使医疗机构能够主动控制费用,自我约束。”王处长告诉记者,推行这一“壮士断腕”般的举措固然会有阻力,但终究会给患者带来实惠,至少在新农合的层面上,可以有效遏制过度检查的现象。

  据悉,5月1日,“总额预付”将正式在县、乡医疗机构实施;6月1日,省、市医疗机构也将全面启动。

  病因找到了,良药也备好了,是不是过度检查这一沉疴便有望治愈了?

  “关键还要看‘病人’是否配合治疗。”相关专家告诉记者,只要是改革,就会涉及利益,从而带来阻力,这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推动。“仪器、检查终究只是辅助诊断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医生的知识、经验,和一颗仁者的心。”

手机:   汉字数
136****3792发表于 2016-02-29 21:31:07
该检查的没有啥话说的!没有人管吗?医德医风不好的!国家有关部门也该自定些法规加以惩罚!
查看全部评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