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市场价格行情的预测

2008-06-11 12:40:18    来源:  作者:

    黄连中短线的价格存在为期6个月左右的波动周期。具体来说,黄连有一个反弹过程、一个调整过程、一个拉锯过程,表现时间尺度均为半年。比如,2002年4—11月的三浪震荡,2002年12月—2003年5月的反弹,2003年6月~2003年11月的下跌等等。这些特征是该品市场参与者的共同特征,是市场总体属性的表现,知道这一点,对于投资者选择黄连这个品种的进出时机将有所帮助。
 
    黄连概述
 
    黄连为毛茛科多年生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云南黄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3种来源的黄连分别习称为“味连”、“雅连”、“云连”。秋季采挖后的黄连除去须根及泥沙,再经过干燥,最后除去残留须根即可。在部分地区,同科植物峨眉野连、短萼黄连、五裂黄连亦作黄连使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苦、寒,无毒。《神农本草经》中将其列为上品,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能,主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肠澼、腹痛、下痢、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妇人阴中肿痛等,对湿疹、湿疮、耳道流脓等亦有疗效。值得一提的是,古方中更以黄连为治痢之最。
 
    从医药化学的角度来看,黄连根茎含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其中以含量达到5%~8%的小檗碱尤为突出。小檗碱能够降压强心,有效对抗心律失常,因此,在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领域,本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黄连还含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药根碱、表黄连碱及5-羟基小壁碱等等,统称黄连生物碱。此外,黄连还含有丰富的阿魏酸、氯原酸等酸性成分。临床上,黄连具有广泛的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特别是对抑制流感病毒、乙肝病毒、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等有直接疗效,是医治肠炎、腹痛、目赤肿毒的特效药。
 
    因黄连属大苦大寒之品,泻火力强,易伤阳气,使用本品也应注意对症使用。通常用量不宜过大,否则可出现恶心、呕吐、气短、发痉。据报告,已有因腹泻静滴黄连素而诱发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的案例,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黄连素针剂。另外,口服黄连粉或黄连素、注射黄连素也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反应多在用药后几分钟内发生,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胸闷气短、全身皮疹、发热,严重者会出现喉头水肿、神志模糊、血压下降,甚至过敏性休克。因此,黄连还应按医嘱使用。
 
    产销评析
 
    黄连主产于四川洪雅、彭县,重庆石柱、城口,在湖北利川、竹溪,湖南、贵州、陕西等省也有分布。其中,重庆石柱和湖北利川等地素有“黄连之乡”的美誉。而产于重庆石柱、湖北利川、恩施等地的被称为“南岸连”,产量较大;产于重庆城口、巫山,湖北房县、竹溪等地的被称为“北岸连”,产量少但质量好。基于产区及种类不同,黄连还可分为产于峨嵋一带的雅连和云南地区的云连。
 
    黄连为5年生植物,种植起来费工费时,如将通胀因素计入,每公斤仅成本就有几十元。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药材黄连一方面是价格低,一方面是产量低,种植黄连的药农多有亏损。4—5年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进去,产量仅70—100千克,4—5年累计收入仅在2000元左右,不如种植农作物。在这样的价格行情下,药农生产积极性明显受到挫伤。到90年代中后期,黄连上市量已经连年下降,市场上逐步形成货紧价俏的态势。这一变化引起了多商重视,众多经营户对黄连亦开始广泛看好。当时,市场认为黄连为常用中药材大宗品种,其年需求量已达千吨上下,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中药材品种之一。而黄连较早时期价低烂市的情况,业已消化掉80年代中期该品高价刺激形成的大量库存。随后,生产调整引发的传导效应,开始越来越明显地为市场人士所确认。据称,时间到了1998年,黄连在地面积竟然发展到“微乎其微”的地步。
 
    在此背景下,黄连的起价迅速变为现实。1999年产新货少,完全符合市场的预期,不少大户强力介入推波助澜,黄连价格一飞冲天。到2000年年中最疯狂的时候,该品售价呈现几天一个价的飙升状态。药厂需求稳步放大,商人大量买货囤积,各路买家不断地为黄连的涨价注入新的动力。黄连各产区的增种热情,也就在这样的涨升背景中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刚开始涨价的时候,部分产区趁热起挖卖货。由于提早起土,单产低、质量差,黄连总产还是下降。黄连属多年生植物,新增的在地面积虽然不少,但却迟迟不能形成产出。这一时期扩大增种面积的产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2005年才建立的占地1500亩的四川大邑县黄连基地。而湖北竹溪黄连基地此时则由建国初期的不足1000亩增加到后来的5000—6000亩,再增加到涨价后的7000多亩。可以肯定的是,增种数量已经明显大于市场需求的增长数量。

    2004年,因价格暴涨刺激形成的第一批黄连大规模产出上市,此时市场已经由狂热转为清醒,不少前期入手囤积的药商理性地判断出了黄连的市场压力。在跌价的预期下,产新压力和商人卖货压力形成合力,造成花几年时间形成的涨价心理氛围突然灰飞烟灭。很快,到当年下半年,暴跌一蹴而就。目前,黄连增种造成的剩余产出还在继续释放,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至今仍未改变。价低烂市,已经成为部分药商对黄连这个品种的典型评价。
 
    价格评析
 
    世纪之交,2000年8月到2002年底,黄连这个品种经过前期的巨幅炒作之后,价格走出了标准的收敛走势,回归于120元/千克的价格中枢。虽然后来经历了小幅杀低,但市场抛售动能锐减,说明在当时的供求格局下,这个价位是得到广泛认同的。我们将此区域称为黄连下跌过程中的“中继平台”。在2003年的非典行情后,本应为合理回归的跌价过程与本品已被过度炒作的形势形成共振,降价卖出的市场行为引发了相关参与者对黄连深跌的恐慌。2004年5月底,黄连价格反弹回撤后,再度反抽至价值线区域时遭遇压制,最终在市场利空消息的传播中突击失败,步入重挫。此时已经形成明显的产新增量,坊间人人传说2005年黄连产出将是天量。
 
    暴挫尾声,市场主要交易商接受的参与价格出现在50元/千克区域。该处从2004年10月—2005年4月出现的震荡区反映了市场的这个变化。此时由于黄连超乎想象的惨烈跌价,市场信心极度羸弱,终于令震荡区后来也宣告失守。药商习惯性的杀价卖货将价格引向深渊,同时也引向了真正的长期底部。2005年10月以后,触底效应有所显现。随着跟踪线向上翻越盈利线,黄连价格第一次出现了像样的反弹。这次反弹,价格再度回归价值线。在底部的观望气氛中,黄连市价在价值线下弱势震荡。随后,经过一年的消化,终于成功凝聚多商动力,于2007年3月出现的新一轮局部上涨,成功突破价值线压制。这一次的反弹,最后在远景线附近遇阻回落。应该讲,这些技术要点暗示我们,黄连价格正在逐步走良。
 
    经过对黄连价格的模式分析,我们比较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后期的两轮行情模式 ,认为该品存在着极大机遇。该品的波动过程分为涨价增种、形成产量、价跌减种、消化过剩产能四个部分。在黄连的市场模式中,这四个过程分别占据了略少于一个种植周期的时间,约4年左右。而这四个过程对应的价格波动分别是:价格由恢复性上涨转为加速上涨,价格由快速上涨转为震荡滞涨,价格由震荡滞涨转为快速下跌,价格由惯性低价转为恢复性上涨。黄连的这四个过程合计形成的完整周期在16年左右,种植期和价格周期呈现出1:4的比率。我们相信,这个模式在这个品种中将周而复始不断重现,是该品种的一个本性特征。在生产技术,市场流通速率未发生根本性转变前,这个特征不会变化。
 
    综合各项分析条件,我们提出大胆预测:跌价烂市后,目前黄连价格已经低位盘整3年,市场人气以及产销格局正在进入过渡时点。该品目前处于消化过剩产能的过程,且很快将结束,接下来将出现的是恢复性上涨与价格飞升的阶段,预计这两个过程的转变将发生在明年,未来5年左右的时间将完成黄连价格飞升的主要过程。行情的转换是个平稳的过程,预计中短期该品价格仍将以震荡缓涨的局部波动为主要方向。有意关注者,建议重点留意明后两年的市场信号。

手机:   汉字数